杜甫所作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他回家的行程為何會被迫滯後?

杜甫所作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他回家的行程為何會被迫滯後?

杜甫所作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他回家的行程為何會被迫滯後?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他被後世譽為「詩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杜甫所作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吧。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通常我們都記得這兩句名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彷彿是盛氣青春,無以自抑,豪邁得要歌酒相伴,鮮衣怒馬,慷慨之年,四處遊歷又快意結伴回鄉。那裡面的蓬勃朝氣,彷彿同學少年,所以年輕時,常常以為這是杜甫年輕時代的作品。有時候同學畢業分別,也會用上這句祝福,快意豪邁,不訴離觴。

實際很多人不知道,這是杜甫52歲的作品,從他短暫的59歲的生涯來講,這已經是他的暮年,且顛沛貧苦,給了他身體極大的摧殘。

這一年春天,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以史朝義自殺,叛軍投降為標誌結束,而杜甫這八年,大起大落,頭兩年,他在亂軍中逆行,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找到肅宗,被任命左拾遺,結果因為耿直被貶,無奈之下的他帶著妻子孩子難民一樣尋找生存和落腳,最後在唐朝當時的西部邊境四川,滯留了五六年。

他無日不思念家鄉,但是戰亂給國家和民生的破壞是空前的,不但郵信這塊因為戰事阻攔,和家人朋友音訊時斷時續,更重要的是一家人經常掙扎在飢寒交迫中。這都是戰爭導致的。

杜甫此時做著收入菲薄的幕僚工作,他的消息來自上峰或者官方的渠道,第一手消息給他的震動和喜悅是無以倫比的。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泣淚滿衣裳。」

那麼這個消息是什麼呢,這不是風傳,因為去年冬天,唐軍的確是在洛陽附近打了一個漂亮仗,把洛陽鄭州開封等地收復,但伴隨這個好消息的是剛剛接到史思明的兒子自殺,殘部投降的最新消息。也就是說,從上到下都肯定了戰爭的結束,大唐重新回到了安穩。

對於有家在東京洛陽的杜甫來講,他起碼有六年完全流落在外,戰爭不停,根本無法回鄉。這戰爭的結束,標誌著他可以結束這種飄零,可以回家了!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戰爭帶來的創傷不只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因為戰爭如果不結束,人其實是沒有大的方向的,亂世裡為活著而掙扎,但是關於國家的命運,人生的意義,總會在暗夜裡噬心。杜甫是見證過天寶年間鼎盛繁華的盛世的,但是一夜之間,這種繁華被擊破,大唐就真的這麼不堪一擊?如果戰爭不結束,這就是漫長的末世的夢魘,讓人焦慮惶惑,甚至無法去清晰總結。人最痛苦於一種沒有方向感的混沌,因為不知道是否會更壞。

但是這一切都塵埃落定結束了。

回家!亂世裡恐怕千百次並沒有信心地跟同事和家人提起,所回應的是無聲沉默或者淚水茫然吧。但這次不一樣,太平了,可以回家了。

他看著妻子和孩子,往日生活的愁苦忽然不見了,因為有方向,雲開霧散的家園在等著他。他是看什麼都高興,詩書都讀不進去,只是無邊的歡喜。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戰爭結束了,太陽出來了,那籠罩在人精神上心理上末世的陰霾一掃而空,過往所有的壓抑,顛沛,憂患,那種種不能確定的沉重悲傷,那在流離路上看到的經歷的生死,那些死於戰爭的,死於飢餓的,死於惶恐的,此時都化作深沉的淚,要用酒來祭奠,去宣洩,那未來明麗的希望,要用酒來抒懷來歌唱啊!

唐朝是個奔放的朝代,人們在喝酒時載歌載舞。當然現在這種民俗已經淡去,讓酒杯舉起來,讓歌舞跳起來,我相信杜甫還有年輕那種活力的底子還在,他並非出生寒苦,而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他的最青春時代同樣浪漫奔放,四處遊歷。雖然這十多年他飽經滄桑,但是這巨大的家國喜悅喚起了他年輕的奔放。

他想趁著這明麗的春天返回故鄉。就在此時,就在此刻,讓這春天伴隨著我回到故鄉吧。

此時杜甫52歲,這種知天命的年齡,卻爆發了極大的青春熱情。他的詩甚至讓人忘了,這是一個病痛在身的老人寫的,這裡有青春的豪邁,有歸心似箭的相思,甚至有那久違的倜儻。

這裡的青春不是年齡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杜甫和唐朝時代共振,感受著劫難之後的新的春天。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地圖想必一直都在杜甫的手邊,或者心裡。這也證明了杜甫是有天下觀的才幹官員,雖然命運對他不公,沒有給他施展抱負的機會。

年輕時他就酷愛旅遊,此時只要道路通暢,哪條路最近能到達家鄉他都瞭然於心。

他和故鄉洛陽的距離,彷彿在咫尺,從巴峽穿過巫峽,在襄陽中轉,直接有官道通往洛陽啊。

我想在四川幾年的他無數次打聽水陸交通狀況,哪裡能有,哪裡在封鎖。所以這行程是脫口而出的。這是他的計劃,也是他的心願。千里江陵一日還。他的浪漫不輸李白。

李白曾經有一首非常快意豪放的詩。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那是太平盛世之時,灑脫的李白為了見一個朋友,快船快意,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氣息豪邁如同仙人。但杜甫的這句詩內心的那種壓抑後的噴薄比李白的更加深沉和快意。因為這是國難和家難之後解凍的真實的心情和酣暢感。

但是此時的杜甫雖然心情迨蕩,但是回家的行程卻被迫滯後。其原因有三。

一,安史之亂剛結束,物價高漲,包括回家的盤纏是個問題。

二,洛陽有家,百廢待興,還是需要他能夠支撐,他畢竟已經五十多了,還拖著妻子和孩子,要錢去安頓,去經營。

三,杜甫是大才小用,貧困到此,但是有心幫他的朋友給他謀到一份不錯收入的工作,看管公家的園林,並且自己也買果園經營。

所以杜甫又在四川滯留了四五年,直到身體告訴他,再不回家可能就永遠回不去了。

然而杜甫的盤纏在回家的路上,仍舊用盡,因為安史之亂結束了,地方小規模的戰爭仍舊阻攔著他的歸路。

59歲那年,他病逝在長江一條回鄉的船上。

他的夢留在了詩裡「向洛陽。」他的年輕時代的太平大唐。

相關內容: 杜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杜甫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