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含淚寫下的詩,可惜唐肅宗並不懂

杜甫含淚寫下的詩,可惜唐肅宗並不懂

杜甫含淚寫下的詩,可惜唐肅宗並不懂

杜甫

公元756年五月,杜甫剛擔任左拾遺沒幾天,便因疏救房琯,得罪了唐肅宗。

同年八月,唐肅宗便下詔讓杜甫回家省親。

後來的歷史學家分析,唐肅宗故意打壓玄宗舊臣,而杜甫剛好撞在了槍口上。

而事實證明,是唐肅宗沒有眼光,杜甫其實是唐肅宗的堅定支持者。

他寫的《收京三首》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今天只讀其二。

(其二)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忽聞哀痛詔,又下聖明朝。羽翼懷商老,文思憶帝堯。叨逢罪己日,沾灑望青霄。

這首詩寫於公元757年11月,當時唐軍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唐肅宗下詔派人到蜀地迎接唐玄宗。

杜甫聽到這個消息後,寫了這組詩,共三首,第二首尤其體現了杜甫的忠君愛國之心。

1、詩人正為國事而憂。首聯,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生意,生機;衰白,謂人老體衰鬢髮疏落花白;天涯,這裡指離朝廷很遠;寂寥,冷落蕭條。

這兩句沒有生僻字,但組合在一起卻讓人很難理解,主要有兩個原因:

(1)詩人運用了倒裝手法,正確的順序是,天涯正寂寥,生意甘衰白;

(2)詩人運用了借喻手法,「生意」和「寂寥」,既是形容環境,同時也是比喻國家興衰。

因此這兩句的意思是:我遠離朝廷,看到國家正冷落蕭條;為了國家興盛,我甘願自己更加衰老。

換句話說,詩人看到國家蕭條,於是想為國出力,哪怕是自己更加衰老,也心甘情願。

那麼問題來了:杜甫現在遠離朝廷,根本無法為國出力,又何談因為國事而衰老?

只有一種解釋,他正在為國事而憂,因此才會更加衰老。

但是長安和洛陽剛剛收復,詩人應該高興才對啊,為何卻要憂愁呢?

這個問題詩人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巧妙地宕開一筆,插入了一個忽然聽到的消息。

2、詩人忽然聽到一個消息。頷聯,忽聞哀痛詔,又下聖明朝。

這兩句話很容易讓讀者誤解。

歷來學者都認為,從杜甫寫作背景看,此時唐肅宗已經登基,「哀痛詔」肯定是唐肅宗發佈的,而「聖明朝」是指收復長安後下的詔書。

這種理解不對,有兩個理由:

(1)「哀痛詔」,其實暗用了典故,出自《漢書》,指皇帝發佈的罪己詔,但唐肅宗即位後,並沒有發佈過罪己詔;

(2)「下朝」,「朝」字並沒有「朝令」的意思,不能理解為「發佈詔書」。

那麼這兩個詞到底該如何理解?

翻開唐史不難發現,唐玄宗在公元756年八月,逃亡蜀地後,曾發佈過一份罪己詔,反思自己用人不明,導致發生戰亂。

因此,這裡的「哀痛詔」是指唐玄宗發佈的罪己詔;那麼,「下朝」就是指唐玄宗從朝堂退下來,也就是讓位給唐肅宗一事。

肯定會有人提出問題:唐玄宗在公元756年就發佈了罪己詔,杜甫寫這首詩是在公元757年,怎麼可能「忽聞」呢?

這還真有可能!

因為唐玄宗發佈罪己詔時,杜甫被叛軍所俘,陷於長安,無法得知消息,等到次年四月冒死逃出後,他最關心的是平息戰亂,而此時的詔書都是從唐肅宗手中發佈,他根本不會顧及躲在蜀地避難的唐玄宗。

那麼杜甫此時回家探親,為什麼會忽然聽到關於唐玄宗的事情呢?

因為此時長安已經收復,唐肅宗下詔派人前往蜀地迎接唐玄宗。

杜甫這才想起了唐玄宗,後來又通過他人得知這個消息:唐玄宗曾經發佈罪己詔,並且已經禪位給唐肅宗。

那麼這個消息與詩人的憂國之情,有什麼聯繫呢?

我們先要回答,杜甫到底為何而憂?

3、詩人為何而憂?頸聯,羽翼懷商老,文思憶帝堯。羽翼,比喻輔佐的人;文思,指帝王的功業。

這兩句分別運用了典故。

(1)商老,指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老者,曾經向漢高祖劉邦諷諫不可廢去太子劉盈(即後來的漢惠帝)。

那麼杜甫為什麼會懷念商老呢?

商老是太子的羽翼,唐肅宗李亨本來也是太子,可見杜甫懷念的是能夠保護唐肅宗的人。

也就是說,杜甫感受到了一個危機:唐玄宗回到長安後,有可能會與唐肅宗爭奪帝位,而此時卻沒有能夠保護唐肅宗的人。

(2)帝堯文思,語出《尚書》:「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後用來比喻皇帝禪位。

很明顯,杜甫借用這個典故,是希望唐玄宗能夠像堯帝一樣,禪位給唐肅宗。

因此我們知道,詩人擔心唐玄宗與唐肅宗爭奪帝位,這是他之所以憂慮的原因。

讀到這裡,您應該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頸聯和頷聯的順序好像弄反了,詩人應該先產生憂慮,然後才得知唐玄宗發佈罪己詔及禪位的消息,詩人為什麼要顛倒順序呢?

為了突出尾聯中的一個關鍵字。

4、詩人喜極而泣。尾聯,叨逢罪己日,沾灑望青霄。叨,指念叨;青霄,比喻朝廷。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口裡在不停地念叨著,恰逢得知唐玄宗曾經發佈罪己詔的消息;望著朝廷的方向,禁不止淚濕沾衣。

「叨逢罪己日」,是整首詩的關鍵,尤其是這個「叨」字。

詩人在念叨什麼?

答案很明顯,他在不停地念叨自己的擔憂,也就是唐玄宗回到長安後,可能與唐肅宗爭奪帝位。

您看,一個「叨」字,不僅很好地承接了頸聯,而且還借頸聯之力,表達出了詩人內心深深的擔憂之情。

正是因為他心中有深深的擔憂之情,當他聽說唐玄宗已經發佈罪己詔時,才會喜極而泣,深情地望著長安。

這是先抑後揚的寫法,詩人前面的擔憂之情越深,後面的喜悅之情也會越深。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按正常的順序,頷聯寫詩人的擔憂,頸聯寫詩人聽到的消息,那麼這個「叨」字,與詩人的擔憂被隔開,就很難借力表達出更深的感情。

為了能通過「叨」字,表達出更深的感情,這就是詩人採用倒敘法的原因。

讀完整首詩,有一點讓人非常詫異:杜甫明明已經得罪了肅宗,在帝位的爭奪中,他為什麼仍然堅定地支持肅宗呢?

5、杜甫支持肅宗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1)唐玄宗在晚年確實犯了很多錯,重用李林甫、楊國忠,寵信安祿山,而這樁樁件件,杜甫都有切身的感受:李林甫兩次阻擋杜甫的仕途;在天災之年,楊國忠不顧百姓死活,緩放賑災糧,高價屯糧牟取暴利,杜甫的小兒竟然被餓死;安祿山就更不用說了,讓杜甫一家過上了四處漂泊的生活。

(2)唐肅宗領導朝廷軍收復長安、洛陽,功勞甚大,杜甫對此是非常認可的,這組詩的第三首也說明了這一點。

(3)首聯中已經交代,詩人為了國家興盛,甘願自己更加衰老,可見他並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是考慮到國家不應再捲入另一場權力爭奪的戰亂中,而現在唐肅宗收復兩京後,顯然更得民心,因此唐玄宗妥協禪位,是最平穩的權力過渡方法。

我認為第三點,應該是杜甫支持唐肅宗的關鍵原因。

可惜的是,唐肅宗並不是一位明君,眼睛被權力所蒙蔽,無法感受到杜甫那顆熾熱的愛國心,反而無情地打壓忠心愛國之臣,這是杜甫仕途上的悲劇,也是唐肅宗不可能光耀青史的原因。

相關內容: 杜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杜甫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