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斗角舞”體現了水族人怎樣的性格

水族的“斗角舞”體現了水族人怎樣的性格

水族的“斗角舞”體現了水族人怎樣的性格

民族文化大全

我們知道,牛是農耕勞動的重要生產工具。因此,千古以來,農耕民族都喜愛牛並通過各種藝術形式歌頌牛,表達愛牛的心情,寄托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祈願。其中,一些民族還有與牛有關的風俗和節日,比如水族「斗角舞」。「斗角舞」在水族過節、喪葬、祭祀等活動中都可以跳,尤其是秧苗拔節抽穗後,由舞隊有威望的頭人摘一稻穗在蘆笙上,表示「蘆笙吹漲了谷穗」,用舞蹈迎接豐收年。斗角舞對耕牛嬉戲、打鬧的形象化表達正是表現了水族人對牛的感情,實際也是一種耕作文明的體現。

關於斗角舞的起源有書籍記載。水族祖先看到毗鄰的苗族同胞在過節、祭祀的時候,既有歡快的蘆笙舞,又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很是羨慕。但當時,水族祖先從外地遷來,沒有牛或者捨不得用牛來打鬥,於是用竹子、木條做成了牛頭,帶上頭頂儼然就是「牛」的形象,安在斗笠頂端兩側,做成牛頭,兩人各拿一個,模仿牛相鬥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斗角舞」的道具最先是在斗笠上裝置一對特製的牛角,舞者雙手執斗笠而舞。後來,又鑲嵌上兩面小鏡子作牛的眼晴,鬥鬥笠下端綴著飾以自雞毛的花布條,後面釘上一塊長綢布遮蓋舞者的背部,使道具更加美觀。表演時,舞者抖動道具,陽光下「牛眼」閃爍發光、雞毛花布條翻飛搖曳,如瞪起雙目、兇猛待斗的牯牛。樂聲一起,另一條「牯牛」一躍而起,飛奔而來,兩角嘎地一聲相碰,然後,或抵或拉,忽高忽低,又閃、又轉,鬥得難解難分。

三都境內的怎雷水寨一到過年、過節,水族將一起跳斗角舞。斗角舞一般由五把蘆笙,五支莽筒伴奏。吹蘆笙者邊奏邊舞。由最小的一把蘆笙領舞。舞蹈的唯一道具是竹篾製作的「牛頭」,前部拴上雞毛裙,後部披彩色綢布。

兩個拿「牛頭」道具的舞者半蹲著身子,隨著蘆笙的曲調聲旋轉起舞,另有五個男扮女的「姑娘」,頭上戴著用三根白雞毛、一根野雞毛和竹篾編成的帽子,腰裡拴著有白雞毛的花裙子伴舞。舞蹈動作幅度大,顯示了水族人民粗獷奔放的性格。

2010年,在三都列出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斗角舞、角鼓舞等都位列其中。相信,在民族文化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傳承還是舞台上的演繹,水族舞蹈一定能頑強地生存下去。

相關內容: 性格水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