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的目腦節 景頗族的每逢豐年有什麼活動?

景頗族的目腦節 景頗族的每逢豐年有什麼活動?

景頗族的目腦節 景頗族的每逢豐年有什麼活動?

民族文化大全

「目腦縱歌」,景頗語意為「大伙跳舞」。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腦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

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原來是一種融宗教和文化習俗為一體的傳統慶典。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化為各種不同類別的「目瑙」。大致有以下幾種:1「歲目瑙」,家庭財源茂盛,人丁興旺時舉行;2「布當目瑙」,征戰取得勝利時舉行;3「貢冉目瑙」,同胞兄弟分家自立門戶時舉行;4「騰肯目瑙」,新建房屋住所落成時舉行;5「空然目瑙」貴族家娶親辦婚禮時舉行;6「達如目瑙」,出征時舉行;7「昔目瑙」,有名望的長者去世送葬時舉行;8「柱目瑙」,祭奠「木代」神時舉行。不同類別的「目瑙」都有特定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整個過程都是由「瑙雙」(領舞)隊和「瑙巴」(表演)隊組成的舞隊來表現和完成的。

關於「目腦」起源有三種傳說。第一,人類是向鳥兒學會了目腦舞,而鳥兒的目腦舞又是從太陽神那裡學來的。第二,古時景頗族居住在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地方,人們過著幸福安樂的日子,然而有一天來了一個飲血吃人的魔王,他專靠吃小孩為生,還常常施展魔法,呼風喚雨,淹沒田雨。人們從此陷入了深重的苦難。這時,一個名叫雷盼的景頗男子帶領眾人奮起反抗,經過激烈戰鬥,終於殺死了魔王,為民除了害。人們欣喜若狂,縱情歌舞歡慶勝利。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祖先降魔除邪的勝利,每年都要舉行歌舞活動,並把這種歌舞活動稱之為「目腦」。第三,景頗人的創世人寧貫瓦的父母對寧貫瓦說:「我倆死後,你要舉行喪禮目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變成大地,你也就能變成人,繁衍人類。」於是,寧貫瓦接受父母的旨意去太陽國學跳目腦。在太陽國裡,大家公推美麗的孔雀為目腦舞的領舞人,孔雀不負眾望,帶領大家翩翩起舞,並悉心教會每個習舞者。寧貫瓦學成後,在人間也組織了目腦舞會,他劃定喜瑪拉雅山腳為舞場(相傳即景頗族的發祥地),把目腦舞的線路刻畫在目腦柱上,並規定領舞之人要戴上孔雀羽帽,以紀念孔雀的授舞之恩。從此,目腦誕生了,並世世相傳,延至今日。

每逢目腦節日,村村寨寨的景頗人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從四面八方湧入目腦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歡快而不失莊嚴古樸的特色。廣場中央高豎著四根長約4米的目腦柱,亦稱雌雄柱,中間兩根為陰,外面兩根為陽,上面皆繪有精美而富有象徵意義的圖案:右邊柱上往往繪以蕨菜花紋,象徵團結奮進;左邊常畫回紋構成若干個四方形,並塗以不同顏色,表示景頗族的遷徙路線;中間兩根柱子之間,交叉著兩把長刀,為景頗民族驍勇強悍、堅強剛毅性格的具體標誌。

目腦柱的左側立著一個方形架子,上層是吹嗩吶的座位;前面掛著一個兩米長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徑一米多的大芒鑼,供跳舞時伴奏用。廣場四周用竹籬笆圍起,目的是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擾。舞蹈開始時,鼓樂齊鳴,人們由兩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腦舞路線的老人身穿大龍袍,頭戴飾有孔雀、野雞羽毛和野豬牙齒的目腦帽,手持長刀領頭,後面跟著背銅炮和持長刀的隊伍,婦女們拿著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後,邊歌邊舞,熱鬧非凡。參舞者少則百多人,多則幾千人,從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達旦,其間舞者跳累時可自動退場小歇片刻,然後繼續登場舞蹈。

傳統的目腦舞,行進路線嚴格按照目腦柱上所示的花紋線路進行,即俗成的舞蹈規則,跳完兩圈後,就要變換隊形,分成兩路:一路仍由領舞人帶領,一部分人按照花紋的線路往前跳;另一路則變換舞姿,跳起自由的舞式,由舞蹈水平較高的人領頭(多為年青的小伙子),這種舞式稱為「腦巴」,在跳舞的同時,還有兩對武士繞著廣場周圍跳,其中兩人拿盾,兩人持他,以示驅趕野鬼。

跳到第三天收場時,舞隊中的人手持花束跳,做飯的拿起鍋鏟跳,管酒的抱起酒筒跳,一派盡興方休的景象。過去,目腦節活動都是由景頗族官家主辦的,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解放後,這一傳統的民族歌舞節日得到了繼承和發展,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了拓新。在節日期間不僅有傳統的目腦舞會,還舉辦各類文藝演出。同時,還有書展、土特產品交流等活動。現在的「目腦縱歌」已成為加強民族內部團結、具有豐富民族特色,為廣大景頗群眾所深深喜愛的民族文藝之花。

「目瑙縱歌」作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活動發展至今,宗教色彩和類別已日益淡化,它已成為景頗族約定俗成的傳統節日,統稱為「統肯(傳統)目瑙」並賦予了新的內涵,其內容和形式都是展示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反映今天的新生活和對未來的美好嚮往。

相關內容: 景頗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