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風俗習慣 土家族跳喪舞的由來

土家族的風俗習慣 土家族跳喪舞的由來

土家族的風俗習慣 土家族跳喪舞的由來

民族文化大全

跳喪舞又名跳喪鼓,土家語叫「撒爾呵」,是恩施土家族一種古老的喪葬儀式舞蹈。早在隋唐時期,土家先民就有「其父母初喪,擊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的習俗。據有關史料記載:「家有親喪,鄉鄰來吊,至夜不去,曰伴亡。於柩旁擊鼓,唱俚歌哀詞。」這種祭祀歌舞,在古代巴人後裔土家族的聚居區世代沿襲,千古不絕。哪家死了老人,村民們聞訊而至,通宵達旦,這叫「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喪鼓陪亡人」。這種喪葬習俗經過不斷傳承,逐步演變為恩施土家族的跳喪舞。

跳喪舞的種類繁多,按跳喪格局大致可分「四大步」、「待屍」、「麼連呵」、「搖喪」、「打喪」、「哭喪」等20多種類型。按模擬形象動作分,有「鳳凰展翅」、「犀牛望月」、「猛虎下山」、「虎抱頭」、「牛擦癢」、「猴子爬巖」、「狗吃月」、「狗撒尿」、「燕兒啣泥」、「古樹盤根」、「姑篩籮」、「耍五巾」、「風夾雪」、「滾身子」等。跳喪時,鑼鼓大作,鞭炮陣陣,一人擊鼓叫歌,跳者圍棺接歌而起,腳跟鼓點鼓跟腳,跳者二至四人,但女人不能跳喪。擊鼓者領唱,對舞者和,多為高腔俚調,邊唱邊舞。鼓聲一起,或高歌狂舞,或輕歌曼舞。舞者頭、肩、腰、臂、腿、腳尖、腳跟齊動作,跳著變化多姿的舞步。有時掌鼓擊鑼二人坐唱,其餘人唱和,此名「坐喪歌」;有時掌鼓擊鑼二人坐唱,另二人邊跳邊唱,此名「跳喪鼓」;有時四人圍棺轉圈,邊跳邊唱,此名「轉喪鼓」。

跳喪舞的曲調有「撒爾呵」、「叫歌」、「搖喪」、「將軍令」、「正宮調」、「一字詞」、「節節高」、「螃蟹歌」等數十個曲牌,節奏明快,氣氛熱烈。

跳喪的唱腔分高腔、平調,節奏鮮明,主要是6/8拍。跳喪有歌有舞,舞的成分較重。舞蹈時,整個舞場均隨掌鼓人的鼓點和唱腔隨時變換曲牌、節拍和舞姿。掌鼓者也通過鼓心、鼓邊、鼓沿敲擊出富於變化的鼓點,邊擊鼓邊領歌,和歌而舞。跳喪舞舞姿狂放,隨著擊鼓者的指揮,不時改變舞姿和節奏,激越時似山風呼嘯,張弛交替,古老質樸。

跳喪舞從音樂、舞蹈到歌詞內容,少有悲傷之感,音樂高亢歡快,舞步健美勇武。跳喪是「歡歡喜喜辦喪事,熱熱鬧鬧陪亡人」,只有「走順頭路」即壽終正寢的人才有享受跳喪的資格。如父母尚在而晚輩先去世,除非已有兒女抱「靈牌」,否則是不能跳喪的。

跳喪舞的歌詞內容十分豐富,有頌讚土家先民開疆拓土、回憶民族歷史的;有反映先民圖騰崇拜、漁獵活動的;還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跡的,前唐後漢的歷史傳奇、日常的生活趣事都是歌唱的題材。歌詞多呈四句七言,內容古樸。每唱完一首,最後大家高聲合唱一句「解憂愁噢」,表示為死者家裡散憂愁。

這就是土家人,即使面對死亡也要笑,也要歌之舞之,讓亡靈在快樂中飛昇,悼念在歌舞中飄溢,離別在超脫中激盪。撒爾呵是笑對生死的歌舞,土家族是笑對生死的民族。

如今,跳喪舞已逐步從喪葬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頗具觀賞性的土家族群眾性舞蹈。跳喪舞是土家人民自己創造的藝術財富,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多側面地展示了土家民族的風情習俗,它是土家民俗文化的奇葩。

相關內容: 土家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