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學家、散文家蘇轍:《答黃庭堅書》原文及內容賞析

北宋文學家、散文家蘇轍:《答黃庭堅書》原文及內容賞析

北宋文學家、散文家蘇轍:《答黃庭堅書》原文及內容賞析

宋代古籍

本文蘇轍寫於元豐四年至七年(1081—1084),當時,蘇轍因受蘇軾「烏台詩案」的牽連,被貶謫到監筠州鹽酒稅。當時,黃庭堅則在知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上,與筠州相距不遠。後來二人書信來往,互相欣賞,相得甚歡,本文就是蘇轍給黃庭堅的回信。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蘇轍《答黃庭堅1書》原文

轍之不肖2,何足以求交於魯直。然家兄子瞻3,與魯直往還甚久,轍與魯直舅氏公擇4相知不疏。讀君之文,誦其詩,願一見者久矣。性拙且懶,終不能奉咫尺之書5,致慇勤於左右6,乃使魯直以書先之,其為愧恨可量也?自廢棄7以來,頹然自放,頑鄙愈甚,見者往往嗤笑,而魯直猶有以取之。觀魯直之書,所以見愛者,與轍之愛魯直無異也。然則書之先後,不君則我,未足以為恨也。

比聞魯直吏事之餘,獨居而蔬食,陶然自得。蓋古之君子不用於世,必寄於物以自遣。阮籍以酒8,嵇康以琴9。阮無酒,嵇無琴,則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獨顏氏子,飲水啜菽十,居於陋巷,無假於外而不改其樂,此孔子所以歎其不可及也。今魯直目不求色,口不求味,此其中所有過人遠矣,而猶以問人,何也?聞魯直喜與禪僧語,蓋聊以是探其有無耶?漸寒,比日起居甚安,惟以時自重⑪。

【註釋】

1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歷任校書郎、著作佐郎、國史編修等職。哲宗時期新黨執政,貶為涪州別駕,再貶羈管宜州,卒於貶所。2不肖:不才。這裡是自謙之辭。3子瞻:蘇轍兄蘇軾的字。4公擇:指黃庭堅舅父李常。李常,字公擇,南康軍建昌(今江西南城)人,歷任戶部尚書、御史中丞兼侍讀等職,與蘇軾、蘇轍交好。5咫尺之書:代指書信。6左右:古人對對方不直呼其名,而是稱他的左右,以示尊敬。7廢棄:指被廢黜罷官。8阮籍以酒:阮籍,字嗣宗。處在魏晉易代之際,不滿現實,縱酒自放,以求自全。9嵇康以琴:嵇康,三國魏譙郡(今安徽宿縣)人。因不滿司馬氏欲篡魏,終為司馬氏所殺。十啜菽(shū叔):指吃粗糧。菽,豆類的總稱。⑪以時自重:書信中的套語,類似於現在的「冬安」「夏祺」。

【賞析】

文章篇幅不長,卻寫得一波三折,跌宕有致。作者先敘述自己由於兄長和朋友的緣故,熟知黃庭堅其人其文,早有結交之心。再寫黃庭堅書先至,令自己心有愧恨。表達了自己願意與黃結交的意願,以及對黃安貧樂道的品格的推崇。

開頭就自謙說「轍之不肖」,接著就寫到了自己當下被「廢棄」而遭人「嗤笑」的處境。此時他因受到蘇軾的牽連,被貶謫到筠州做一名監鹽酒稅的小吏,正抱負難舒,沉淪抑鬱。就在這個艱難時刻,黃庭堅卻不避風險,「有以取之」而主動與他結交,則其人品與誠意可知。黃庭堅能不畏世俗的壓力,表達自己對蘇轍的欣賞之意,二人真可謂是性情相投、惺惺相惜!

這麼一來,那麼通信誰在先誰在後,也就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了。於是從「恨」到「未足以為恨」,文字轉折自然,水到渠成,同時在情感上也步步貼近,二人之間的關係由朋友遞進為知己,構文十分巧妙。

接著,作者談起自己對黃庭堅的瞭解,讚賞他以道自重的氣節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為了表達得更真摯,作者從推崇其的品格之高說起,認為黃庭堅超過阮、嵇,可以與顏回媲美。因為其「目不求色,口不求味」,胸中所養「過人遠矣」。

早年蘇軾在《答黃魯直書》中就曾稱讚黃庭堅「超逸絕塵,獨立萬世之表,馭風騎氣,以與造物者游」,同時又指出黃的為人是「必輕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蘇軾所說的黃庭堅借「以自重」的正是蘇轍文中提到的黃庭堅「過人遠矣」的「其中所有」,也即是儒家的「道」。這和蘇轍所提倡的文學主張是相一致的,同時也可看做是蘇轍的自勉之詞。

結尾幾句話,是蘇轍對黃庭堅來信中虛心求教的話的答覆。黃庭堅在來信中曾向蘇轍請教,蘇轍的答覆是:魯直您如此高格,何須問人?至於「喜與禪僧語」,想來不過是要「以是探其有無」罷了。這樣的答話輕鬆詼諧,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彼此的敬重。

後人評論

蘇軾在《答張文潛書》中評蘇轍之文說:「汪洋淡泊,有一唱三歎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相關內容: 蘇轍黃庭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宋代古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