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是如何描寫“七擒孟獲”這段情節的?

三國演義中是如何描寫“七擒孟獲”這段情節的?

三國演義中是如何描寫“七擒孟獲”這段情節的?

三國

「七擒孟獲」(第87—90回)是 《三國演義》 中一個重要單元。

歷史上確有「七擒孟獲」之事,但史籍所載卻甚為簡略。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所記則較為具體。這段記載,第一次出現了 「七縱七禽」 (「禽」通「擒」)的說法,而且有了孟獲心服口服,表示「不復反」的舉動。儘管它沒有敘述「七縱七禽」的過程,卻為後人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羅貫中正是在此基礎上揮灑才情,創造出了這一色彩斑斕的名篇。

由於「七擒孟獲」這一單元在內容上的特殊性,今天的讀者讀它時,可能會想到這樣兩個問題: 其中反映了什麼樣的民族觀?其描寫的真實性如何?

先說第一個問題。無可諱言,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統治者總是以維護王朝利益為處理民族關係的準繩,要求周邊各少數民族歸順臣服的。這在本質上是一種民族壓迫,而談不上真正的民族平等。這種統治思想的長期存在,使封建士大夫和一般知識分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天朝中心」的優越感(主要表現為大漢族主義)。但是,統治階級中的某些開明人物,在要求周邊少數民族歸順的同時,也主張實行「和撫」的政策,希望民族地區安定,與中央王朝和睦相處,通商貿易,以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這種政策,與認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主張「翦蔓除根」的反動民族觀相比,顯然具有歷史的進步性。諸葛亮正是這樣的開明統治者。歷史上的孟獲起兵,本是南中地區上層人物背蜀自立的權力之爭,而非少數民族反抗壓迫的鬥爭,當地少數民族群眾並不願意參加,因而不能簡單地說它有什麼進步性。諸葛亮南征,固然是為了維護蜀漢王朝的利益,但也是為了貫徹《隆中對》提出的「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的方針,達到穩定南中,「夷、漢粗安」的目的,這在客觀上是有利於漢族與南中少數民族和睦相處的;同時,他在南征時雖然使用了武力,但並不迷信武力,而是始終堅持「攻心為上」的方針,對孟獲以禮相待,務使其心服,事畢立即撤退,並不留兵,這也是富有遠見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因為這樣,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對諸葛亮平定南方基本上予以肯定。羅貫中完全贊同諸葛亮的民族政策,並予以忠實的藝術再現;他肯定了南征中的武力征服,但更突出了「心服」;他描寫了戰爭中的某些血腥場面,但絕非津津樂道,而是視為萬不得已之事,並讓諸葛亮痛心地說:「此乃我之罪愆也。」在他的筆下,諸葛亮對俘獲的少數民族官兵,總是不殺不辱,好言撫慰,「各賜酒食米糧而遣之」; 而少數民族也「皆感孔明恩德,乃為孔明立生祠,四時享祭,皆呼之為『慈父』」。由此可見,「七擒孟獲」雖然多少帶有大漢族主義的因素,但從整體上看,它所反映的仍是封建社會中具有積極意義的民族觀。羅貫中第一次在古代長篇小說中反映了這樣的民族觀,也是難能可貴的。

再看第二個問題。應當說,「七擒孟獲」的大部分描寫基本上是真實的。首先,如上所說,它對諸葛亮南征的原因、目的,對諸葛亮「攻心為上」的方針,對「七擒七縱」的基本史實,對諸葛亮「即其渠率而用之」,不留兵,不運糧的安排,對「南人不復反矣」的結果,都相當忠實地予以藝術再現,從而保證了整個情節框架和藝術氛圍的真實。其次,它對於南中少數民族的形貌服飾、風俗習慣、作戰方式等方面的描寫,也大多有文獻資料為依據,而不是胡編亂造。當然,其中確有一些描寫,或因傳聞失實,或因作者自逞想像,有違藝術真實,但有意歪曲和醜化少數民族生活之處是很少的。此外,歷史上的諸葛亮南征本是分兵三路,《演義》卻寫成似乎只有一路,對孟獲、雍闓、高定等人物的身份、關係、結局的敘寫也有與史不合之處,但這已經超出此處討論的範疇,而屬於作者藝術處理的問題了。

在藝術上,「七擒孟獲」基本上是成功的,主要有下列特點:

(一) 與整個單元的思想內容相一致,作品著重突出了「人心」和「人謀」的決定性作用。在南征的全部過程中,諸葛亮極為重視爭取人心。無論是降服高定,還是七擒孟獲,他都著眼於使其心服。除了上層人物之外,他還注意爭取少數民族的廣大將士平民。一擒孟獲時,他對俘虜的「蠻兵」好言撫諭道:「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獲所拘,今受驚唬。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門而望; 若聽知陣敗,定然割肚牽腸,眼中流血。吾今盡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以後每次捉到俘虜,他都「一一撫慰,並不加害」。他還一再告誡部下:「直須降服其心,自然平矣。」「誠欲服其心,不欲滅其類也。」在軍事指揮上,諸葛亮雖然手握重兵,卻從不強攻硬打,而是重視掌握情報,充分發揮智謀的作用,或伏擊,或偷渡,或偽裝,或奔襲,虛虛實實,千變萬化,一次又一次地獲得勝利。這一切,形象地表現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進步政治主張和「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軍事思想。

(二) 「七擒孟獲」的具體過程幾乎全屬虛構,作者卻寫得搖曳多姿,異彩紛呈。為文最忌單調重複,羅貫中深知此理,巧妙構思,把「七擒」的過程寫得各不相同,使情節波瀾起伏,讀來生動有趣。

(三) 對諸葛亮和孟獲這兩個主要人物刻畫得相當鮮明生動。在這一單元裡,諸葛亮不僅繼續保持了高瞻遠矚、神機妙算的風采,而且突出地表現了開闊的胸襟和豁達的氣度。孟獲屢敗不服,還一次又一次地口出狂言,本是令人惱怒的;他卻一直雍容大度,不急不躁,一次又一次地放走孟獲,表現出極大的自信和耐心,最後終於使孟獲心服口服。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成熟的封建政治家的形象。孟獲的形象也很有特色。他氣概軒昂,雄武有力,性格倔強,前幾次被擒一直不肯服輸,非要與諸葛亮再見高低。他有時略顯狡獪卻不失豪爽本色,看似愚魯其實頗明道理。儘管作者對其性格寫得還不深刻,他仍給人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相關內容: 三國演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三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