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是如何描寫“三氣周瑜”這段情節的?

三國演義中是如何描寫“三氣周瑜”這段情節的?

三國演義中是如何描寫“三氣周瑜”這段情節的?

三國

「三氣周瑜」(第51—57回)是緊接「赤壁之戰」之後的又一個精采的片斷。它通過劉備、孫權兩大集團對荊州的明爭暗奪,集中表現了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鬥智,生動地刻畫了這兩個天下奇才的藝術形象。

歷史上的周瑜和諸葛亮,一個是孫權集團的統兵大將,一個是劉備集團的股肱之臣,出於「各為其主」的立場,彼此間存在矛盾是很自然的。然而,史書中並無有關二人「鬥智」的任何記載。在赤壁之戰階段,諸葛亮除了戰前說動孫權抗曹之外,究竟在戰役中發揮了多大作用,史無明文,更沒有說到他與周瑜之間是否曾經「鬥智」(「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等情節均系《三國演義》所虛構,參見有關篇章)。而在赤壁之戰以後,也看不到多少二人「鬥智」的跡象。

儘管「三氣周瑜」的情節與史實多不相合,而主要是羅貫中藝術想像的產物,但它充分揭示了荊州的得失對於孫、劉兩家的極端重要性。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先取荊州,再奪益州,待時機成熟,則分兩路北伐,以成霸業,乃是早在諸葛亮隆中對策時便已規劃好了的藍圖;而對於孫權集團來說,奪取荊州,佔據長江,徐圖進取,也是它一貫的願望。顯然,兩家的利益和目標是存在矛盾的,產生明爭暗鬥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孫、劉聯盟一度緊張乃至破裂,雙方彼此攻伐,也正是為了爭奪荊州。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羅貫中的藝術虛構恰恰反映了歷史本質的真實。

從小說藝術的角度來看,「三氣周瑜」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三個突出的特點:

(一) 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在這個單元中,作者傾注筆墨,集中刻畫了周瑜和諸葛亮這兩個主要人物。他善於運用對比和映襯手法,讓人物在性格的碰撞中展示各自的風貌。周瑜是赤壁之戰中的英雄,他英武有為,機智勇敢,精通韜略,在眾寡懸殊的條件下,把雄視天下二十餘年的曹操打得大敗而逃,堪稱人中豪傑。然而,在與諸葛亮鬥智時,他卻總是捉襟見肘,著鞭在後,顯得力不從心。他精心制定的計策,總是被諸葛亮一眼看穿;他謀取荊州的各種措施,也總是被諸葛亮一一化解。儘管他竭力爭取主動,但勞神費力一番,卻是要麼功虧一簣,要麼弄巧成拙。臨終前那「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歎,強烈地表達了他力圖壓倒諸葛亮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而諸葛亮在一次又一次鬥智時,卻總是從容不迫,氣定神閒,游刃有餘。兩相對照,說明諸葛亮之智確實比周瑜高出一籌。除這兩個主要人物之外,這一單元中的幾個次要人物也各有特色,如劉備的能屈能伸、見機而作,趙雲的忠實謹慎、不怒而威,吳國太的率性而行,孫夫人的剛柔兼備,魯肅的憨厚樸拙,都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二)故事情節曲折多變。作者刻意好「奇」,把「三氣」的每一個回合都寫得波譎雲詭,起伏跌宕。周瑜好不容易打敗了曹仁,滿以為南郡到手了,想不到趙雲卻毫不費力,捷足先登。孫權將妹子許給劉備,自以為只是說說而已,只要把劉備賺到東吳,逼他交出荊州就算完事,想不到半路殺出個吳國太,一頓痛斥,一番相親,硬是弄假成真。周瑜接過劉備的口實,詐稱願替劉備奪西川,自以為順理成章,可以輕輕鬆鬆地殺掉劉備,拿下荊州,想不到卻為自己敲響了喪鐘……情節的搖曳多姿,使人讀來興味無窮。

(三)格調輕快風趣。整個單元著重表現智者之間的較量,這是盟友之間在一定限度內的矛盾,與誓不兩立的敵對雙方血腥廝殺大不相同,所以作者在多數場合都以輕鬆的筆調展開描寫。如寫魯肅幾度與諸葛亮交涉,頗有令人捧卷欲笑之妙;呂范向劉備提親,分明居心叵測,諸葛亮卻攛掇劉備前往江東,包他滿意而歸;劉備與孫夫人返回荊州途中,雖遭重重攔截,卻是有驚無險;「二氣」時諸葛亮命軍士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時劉備軍大叫「活捉周瑜」,也都帶有調侃的意味。這種格調,不僅與這一單元的內容合拍,而且夾在赤壁之戰與渭南之戰之間,也使全書的風格富有變化。

當然,「三氣周瑜」也有可議之處,這主要表現在對周瑜性格的把握上。歷史上的周瑜不僅文武雙全,而且「氣度恢廓」,待人謙讓。(《三國誌·吳書·周瑜傳》)而在「三氣周瑜」這個單元中,為了盡量突出諸葛亮的形象,作者卻把他寫成胸襟淺狹,急躁易怒。對此,今人每每以為有損於人物形象的真實性。不過,應該看到,在羅貫中的時代,還沒有形成真正嚴格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為了某種觀念而對人物性格加以取捨改造是很自然的。何況幾百年來,廣大讀者已經認同了羅貫中對周瑜形象的處理。今人不必對羅貫中亦步亦趨,也不必以歷史否定藝術。從總體上看,「三氣周瑜」是寫得相當成功的,因而一直膾炙人口。

相關內容: 周瑜三國演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三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