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清代文學家袁枚所撰,為文言短篇小說集

《子不語》:清代文學家袁枚所撰,為文言短篇小說集

《子不語》:清代文學家袁枚所撰,為文言短篇小說集

古代典籍

《子不語》是清代文學家袁枚撰寫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子不語》的正集大約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前,後來又有些陸陸續續的篇章,匯為續集。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子不語》的書名本於《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後來作者發現元人說部有同名者,遂改為《新齊諧》,本於《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元人說部之同名書早已失傳,故後人仍多沿用《子不語》之名。

它仿照六朝志怪小說及《聊齋誌異》而寫,文章大都言鬼神,談怪異,其中因果報應、荒誕迷信成分較多,部分篇章從偶然、獵奇的角度寫不怕鬼的故事。全書文字簡練、語言自然、亦莊亦諧,展現了光怪陸離的世間百態,用極盡幽默且晦澀的方式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諸多惡弊,體現了袁枚對理學思想的批判和對封建迷信的懷疑。

內容簡介

《子不語》二十四卷,《續子不語》十卷,共三十四卷,收集短篇故事一千二百餘則,袁枚在《子不語·序》中的第一句話就是:「怪、力、亂、神,子所不語也。」這實際上是對書名的一個註釋,也就是作者談論的是「怪異、勇力、悖亂、鬼神」之事。

《子不語》中儘是一些有關托生轉世、冤鬼索命、厲鬼為祟的離奇故事;城隍、土地、冤鬼、隸卒等各種神鬼形象隨處可見,完全不涉及鬼神的故事也只寥寥數篇,且多宣揚「因果報應」、宿命說的迷信思想。袁枚也正是以這些神鬼形象、怪誕故事,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完整的陰間社會。

創作背景

《子不語》成書於乾隆年間,這個時期是清朝國力正值強盛的階段,也是中國封建文化專制嚴重的時代。乾隆皇帝堅持以文治來控制天下百姓的行為和思想,要求「思不出其位」,滿朝官員不敢妄談時政,讀書人不敢輕易著述,對文字帶來禍患的懼怕,使他們在創作上畏首畏尾,一旦有所逾矩,就會付出失去生命的沉重代價。

整個乾隆朝所發動的文字獄是有清一代數量最多、波及最廣、歷時最久的。在前所未有的文化高壓和緊張的社會氛圍下,小說作為街談巷語和道聽途說的「小道之言」,只要不涉及到當朝的政治問題,被查禁的尚屬少數,但這也極大地限制了文言小說的創作題材和風格。

一部分文人於是轉向以想像和虛構為特徵的文學創作,如清初出現的《聊齋誌異》,對同時期和後期文學作品有著深遠影響。

《聊齋誌異》的成功之後,出現了許多模仿之作,這些後起之作便包括了袁枚的《子不語》。與蒲松齡借書抒憤和《聊齋誌異》的「托鬼言志」不同,袁枚雖仕途不甚順利,沒有實現心中的預期,但是他一生生活無憂,對人間冷暖的體察感悟自然多是閒情、溫情,而非悲情,袁枚在《子不語》的序言中說:「餘生平寡嗜好,凡飲酒、度曲、樗蒲,可以接群居之歡者,一無能焉。

文史外無以自娛,乃廣采游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惑也。」從這可以看出,袁枚創作《子不語》基本上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記錄奇聞異事也多是為了娛樂的需要,為自己和讀者都提供輕鬆的消遣。

《子不語》的材料多數來自袁枚的親朋好友口述,其次是作者所親歷或目擊加以演繹而成,也有一小部分出自當時官方的邸報或公文,還有採用他人著作的。這些,袁枚都作了交待。如卷一《常格述冤》開頭即註明「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閱邸抄」,卷十三《見娘堡》結尾論「事載姜西溟文集中,韓尚書為之墓」。

相關內容: 袁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