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發展觀重建中國風水

用科學發展觀重建中國風水

用科學發展觀重建中國風水

生肖算命

用科學發展觀重建中國風水

一、風水盛世 千載難逢

  中國風水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風水”一詞,最早見於晉代郭璞所著的《葬書》:“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學的基礎理論和核心思想源於《易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據考證,從伏羲畫八卦算起,易學的起源已有近七千年歷史。《易傳·系辭傳》中說:“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古人在生存繁衍中練出的選擇居住環境的技能就是最原始的風水術,八卦所指的“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就是“風水”理論的萌芽。
  到了周文王時代,人文思想已相當進步,物質生活也有了長足的改善,家庭、國家、社會的倫理制度已經建立,《詩經》、《尚書》中已有周人祖先選擇住所環境的記載,其中“辨方位、測山崗、察陰陽、觀流水”等方法成了早期風水術的基本內容。此後,歷代風水學家結合五行、八卦、十二時辰、二十四山向等宇宙圖譜式的編碼,完善了風水理論和操作方法,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外部世界 和諧、平衡與循環的理念。
  “風水”與中國數千年“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審美觀,保持一致。所謂“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則門族衰微”。中國古人為了安居樂業和世代昌盛,就不能不注重風水,並千方百計尋找風水寶地。
  隨著易學研究的深入,星象、奇門、堪輿(風水)等高級象數理論應運而生,對人類生產生活、治國安邦的社會實踐發揮了越來越大指導作用。出現了諸如周朝姜子牙、西漢張良、三國諸葛亮、唐代李淳風、宋朝賴布衣、明朝劉伯溫等等傑出代表。他們既是開國元勳又是風水大師。封建統治者為了江山永固,獨享生前死後的榮華富貴,歷朝歷代都設置了“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中察人事”的朝廷官員,專事易學風水研究。統治者對此類研究成果實行了嚴格的壟斷和封鎖。
  長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封閉保守的門戶之見,高深莫測的玄奧理論嚴重阻礙了中國風水的進步。風水術家傳密授而非“天下為公”,故步自封而不肯輕易外瀉。各派傳人往往有意無意地抓住風水的某個側面而各行其道。限制了風水學的交流和發展,使其陷入了進退維谷、泥古不化的境地。
  改革開放以來,風水文化幸逢盛世。奼紫嫣紅,百花齊放。從高等學府到工礦企業,從繁華都市到村野農家,通過民間交流、論壇推動、電子網絡等多種載體,風水信息不脛而走。在中華大地上,研究風水、運用風水的熱潮勢不可擋。
  今天,香港、台灣乃至整個東南亞,風水盛行,有目共睹。就連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也都設立了專門的風水研究機構。據悉,單在日本就有兩百多所高等院校開設風水課,並欲搶奪先機搞“風水申遺”!
  世界著名的科學史專家英國李約瑟,在其《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文中,對中國“風水”作了高度評價。他說:“風水理論包含著顯著的美學成份和深刻的哲理,中國傳統建築法與大自然環境完美和諧地結合,令中國的建築文化美不勝收。風水理論實際是地理學、氣象學、景觀學、生態學、城市建築學等等一種綜合的自然科學。重新來考察它的本質思想和具體技術,對我們今天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風水盛世,千載難逢。傳承和發展中國風水學不僅具有民族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
二、風水環境 污染待治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風水大潮洶湧而來時,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種種附著在易學肌體上的病毒正在蔓延,風水術中的糟粕也在氾濫。
  據寧夏大眾科技網披露:湖南某地級市有兩條算命街。一條街靠擺攤設點招攬生意,一條街靠開館做廣告擴大經營。只要交100元,能通過周易研究會舉辦的所謂“考試”,就能拿到一紙“預測師資格證書”。再交300元會費,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研究會會員。2005年,在42人參加的考試中,就產生了15“名高級預測師”(考試成績達到81分以上),12名“一級預測師”(71—80分)和8名“二級預測師”(60分以上)。曾擔任評委的一位副會長告訴記者:“其實也有什麼都不懂的,也成了預測師”。一位評委的兒子,只學了一年左右的“預測功課”,竟考得了96分的好成績,和他爹一樣成了高級預測師”。他們憑市“周易研究會”頒發的“預測師資格證書”堂皇入市,合法經營,就可以“應用易研成果,為當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天地人神”“生老病死”“官祿財丁”無所不包的預測服務。
  一位唐姓女“預測師”過去每月純收入僅有200至400元。成為周易研究會常務理事、懷揣預測師證書後,明顯感到“生意好多了”。她說,周易研究會成立後,“顧客認識提高了,覺得我們是有真才實學的人,特別是有文化的更能理解接受我們”。
  打著周易旗號的占卜業務在這裡轟轟烈烈,該市的“周易預測館”如雨後春筍般在“預測”街上湧現。有一位農家婦女,原靠擺攤賣早餐度日,看到別人家易經預測來錢快,搖身一變也成了“周易研究世家傳人”。一位姓李的“預測師”透露:這裡的“周易研究會是騙人的”。在這裡,大巫小巫只憑有“證”無“證”,小騙大騙就看騙少騙多,迷信營生,十分猖獗。
  由此及彼,察一點而知全豹。在當今的中華大地上又有多少如同上述的“預測街”?又湧現出多少所謂的“預測師”?面對此情此景,人們不禁要問:在這裡,被奉為中華文明之瑰寶的周易文化究竟是繁榮還是墮落?是興盛還是悲哀?
  事實表明,在大力復興國學的今天,易學界環境污染相當嚴重。不少投機分子利慾熏心,將貪婪的目光投向了“風水”。正所謂:利之所在,人鹹趨之。許多不學無術之輩將“風水”視為生財之道,趨之若騖。為了牟利,無所不為!主要表現為:
  一是大量兜售“速成風水師”的資格證書。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市場。人們對看風水的需求擴大了,“風水資格認證書”就像前些年的畢業證、會計證、律師證一樣,也大大“行銷”了。一批又一批買到“風水”資格證書的“風水師”們陸續“上崗”執業,將會有多少好端端的家庭要被這些“風水師”攪得雲遮霧嶂、風生水起?
  二是無限炒作,欺世盜名。眾所周知,“風水學”是一門集天文地理於一身的大學問。有多少易學愛好者,窮其一生精力與心智,尚不敢在風水學的殿堂裡輕舉妄動。沒有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素養怎能自稱大師?可是,有些風水從業者卻如此,他們利慾熏心,自毀教門。為了牟利,無限炒作,甚至不惜欺世盜名。筆者常常看到一些自稱“風水世家”、“嫡系傳人”、“風水教授”、“風水大師”、“高級風水專家”、“國際風水名家”、“風水泰斗”的人借助網絡頻頻亮相。他們自抬身價,待價而沽。出門看風水少則幾千,多則百萬。如此炒作,令人乍舌!倘若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等“老風水”地下有知定會為之汗顏!
  三是裝神弄鬼,故弄玄虛。有位婦女自稱能通過測風水助人考大學、陞官發財。她標榜曾幫一位高級幹部“催過官”。“催官”操作時,她會讓對方用紅線把烏龜的四肢和頭綁起來,選擇一個時辰去放生。她坐在家裡用手機遙控指揮:“叫烏龜動就動,叫它不動就不動,三次把它放進水裡,它會三次回頭爬到你腳下。這樣,催官就差不多了。”
  筆者有一位朋友的工廠發生鍋爐爆炸。為此,好心人請來一位風水師為他調理風水。面對這位身著道袍、氣宇軒昂的風水師,朋友覺得似曾相識。經一番巡查、推算後,該風水師認定:鍋爐爆炸跟毛主席和關公的塑像位子擺放不當有關。其理由是:毛主席是君,關公是臣,君臣錯位,必致禍殃。於是,把關公塑像調到大門前守門擋煞,讓毛主席的塑像登高望遠指路引航。後來朋友發現:這位仙風道骨的風水師曾幫他家油漆過傢俱,是個體戶油漆工!而今,他能把毛主席和關公的工作分配得如此恰當,怎不讓人叫絕?
  行騙斂財歷來是江湖術士的生財之道。他們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撐起起某某“研究會”的紅傘,都要用易經的大旗包裹自己,為登堂入室、招搖撞騙搭建平台。
風水術之所以長期背負種種污名,與江湖術士對風水的大肆污染直接相關。因此,抵制、揭露江湖騙子的卑劣行徑,我們責無旁貸。整治易學環境,重建中國風水已成當務之急!將中國風水建設成為面向大眾、面向未來、科學適用的風水學,我們任重而道遠。
三、用科學發展觀重建中國風水
1、重建中國風水,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
  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在深刻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關於“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與時俱進地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思想理念,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並且都能在中華文明典籍中找到出處——
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自然觀,“全面、協調、和諧發展”的社會觀正是“天人合一”“太極”“循環”理念的延伸和發展。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思想和《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理念一脈相承。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的目標”,正是“天人合一”追求“和諧”理念的繼承和發揚。
科學發展觀注重統籌協調、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易經》的整體思維、追求“陰陽平衡”、“剛柔並濟”的辨證思維遙相呼應,異曲同工。
  科學發展觀中“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的思想和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進取”精神表述各異而宗旨相同。
  科學發展觀是統攬各項工作的總綱,是復興中華文明的核心和靈魂。風水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無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無疑要貫徹執行科學發展觀。只有這樣,才能使“風水學”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使舊風水文化衝破歷史的桎捁凸顯時代特色,只有這樣,才能使風水文化在革故鼎新中勃發生機,充滿活力,也才能在中華文明的沃土上根深葉茂、茁壯成長,成為既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又符合當代中國發展要求;既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又符合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的強勢文化。在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社會實踐中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2、重建中國風水,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理論創新。
  風水的學名為“堪輿學”。其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類生活的關係。其主要“技術”來自經驗的累積和對自然現象的感悟。其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天地人三才和諧統一的理念;二是在陰陽對稱,陰陽平衡中尋找最佳結合點,達到剛柔相濟、陰陽調和的理念;三是天人感應的時空理念;四是五行生剋的辯證理念;五是小到無形大到無邊的“太極循環”理念。風水學的最佳境界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幾千年來,這些理念對中國的城市、村鎮、民居的擇地和營造一直有著重要的影響。
  然而,長期以來,學界對於中國風水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說它是科學,有人說它是文化信仰,還有人說它是迷信。質疑者說:風水術被稱之為“文化”,除了習俗相傳外,無法界定其地域色彩,因其缺乏傳承的載體而擺不上被國際文化專家拷問、論證的檯面。上述各種觀點不無道理,但都帶有片面性。
  值得欣喜的是,在對“風水”的探討、辯論中,人們對“重建中國風水”有了更加明確、更加統一的認識。普遍認為,現今的“風水”與古代風水術在內涵上已有很大差別,研究中國風水必須綜合利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信息學、控制論、建築學、地理學、生態學、天文學、水文學、美學、景觀學、倫理學等等現代科學的基礎知識,並要具有統攬全局構建能力、思想活力等綜合素質,才能揭開風水的秘密,否則只能看到風水的外表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我們還應看到,風水學在長時間的流傳、演變過程中,被人為地摻雜了許多神秘甚至誇大的成分。如“天人合一”的說法,放到實際應用中去,就會出現許多帶著神秘色彩又懸而未決的東西;中國風水的專業術語眾多,表述晦澀難懂,是似而非,讓人難以把握;同時因受舊習俗、舊觀念和保守心理的影響,古代風水真正的精粹部分極少傳世,導致謬論橫行而誤導世人。客觀地說,這是風水被視為迷信的主要原因。
  不能與時俱進的理論是沒有活力的理論,不能為社會大眾接受的文化是沒有前途的文化。對於傳統的風水文化來說,如何與時俱進搞理論創新,怎樣求同存異,形成學術共識;如何取其精華,剔除糟粕,重建科學、健康、實用的中國風水學是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
  李長春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重要文章指出:當前,我國社會思想文化多元多樣多變,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要緊密結合人們思想觀念發展變化的實際,力求在多元多樣中立主導、在交流交融中謀共識、在變化變動中一以貫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形成既有國家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既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既堅守基本社會思想道德又向著更高理想目標前進的生動局面。在文化發展方向上,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易》雲“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系辭下》第二章)。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中國風水注入了活力,科學發展觀為中國風水文化指明了方向。在重建中國風水的進程中,用科學的技術和思維“求變”“求通”“求久”,以嶄新的文化風貌,迎接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挑戰,努力躋身世界文化主流地位,這是21世紀中國風水人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對於風水界的有識之士來說,重建中國風水,時不我待。
  時代已在呼喚:期盼“四庫全書”式的“中國現代風水學”早日橫空出世!
3、重建中國風水,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行“大學之道”。
  中國風水因人而生,因人而傳,無疑也因人而衰,因人而興。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關鍵在於提高國民素質。同樣,重建中國風水首先必須提高風水從業者的人格素養,堅持行“大學之道”。
  中國儒家經典的《大學》開宗明義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進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上述立論強調“做人、做事、做學問”必須三者統一、缺一不可。要人們明白:做學問的道理在於發揚美德,革除陋習;在於親近民眾,回歸生活;在於達到德才兼備、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大學之道”為人才成長描畫出這樣的軌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易經》也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養。《中孚》卦“中孚。豚魚吉。”是說:要有忠信之德,自會吉利亨通。《節》卦有:“苦節,不可貞”、“安節,亨”、“甘節,吉,往有尚”的爻辭,訓導人們要講求氣節、禮節和節儉。倘若以節為苦,那就無所作為;若能以節為安,那就會亨通吉利,勞有所得;若能以節為甘,說明修養境界已達到更高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夠心想事成,無往而不勝。
《易經》強調“守正”、“當位”、“中位”的理念。所謂“亢龍有悔”、“否極泰來”、“欲益反損”、“剝極必復”、“陰極必陽”、“陽極必陰”等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告誡人們要剛柔相濟,防患於未然。不可自持壯力,盲目剛進,以防止轉向反面的道理。
  《易傳》宣揚“崇仁”、“尚誠”的處世準則,所謂“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是將仁義定為做人的根本、道德的核心。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乎道。”(《老子·八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教導人們“對待眾生要慈愛,對待萬物要勤儉,在天下人的面前要謙虛,有所為而不居功自傲”,並讓這種美德“上善若水”“天長地久”。
  傳統的風水術中也早把“德”和“術”緊密相連,融為一體。把勸人向善視為風水師的職業道德。主    張:一德二地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古人為了施行教化,對“地理”作了神格化的闡釋——人要看地,天要看人;地分三級,人分三層;人要選擇好的地理,地也要選擇適當的人:
上等的地理,上應星象,下呈地輿,自然天工形成,而沒有假借絲毫的人力,如果不是聖賢豪傑、孝子忠臣,或廣積陰德的人,無法獲得這種佳地。
  中等的地理,是八卦生成,其中的景象變化,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構成一團佳氣。如果不是老成忠厚、肯做善事、敦守八德、持有品行的人,也無法得到這種地理。
下等的地理,有山有水、左青龍、右白虎、水神山氣、兩案清秀,足可以庇蔭先人的靈魂。如果不是善惡平均、不做虧心事的人,必無法得到這種地理。
  所以,上天永遠不會把吉祥的地理賜給不善的人。如果我們能夠虔心向善、勤修陰德,何必擔心沒有吉地可居住呢?奉勸芸芸眾生,欲求吉地,須先培育好的心地才行!
嶺南風水先師楊公曾寫過這樣一首詩:
  吉穴真龍行處有,
  須從道德早先籌,
  龍真穴吉能招福,
  無德之人莫強求!
  中國傳統風水文化中所崇尚的職業道德和深邃的哲學思想,對於廣大易學工作者來說不僅是豐富的精神營養,而且是必須自覺遵循的道德規範。古往今來,易學大家名人輩出,他們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從不“欺世盜名、漫天要價”。他們用高尚完美的人格道德、淵博超人的知識素養、利國利民的豐功偉業,在中華文明的征途上聳立起一座座豐碑,成為世代人民心中的楷模,作為風水後輩,我們怎能能愧對先人?!
  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對於選境擇居的諸多風水理念已深入民心。人們越來越注重尋求“身心合一、社會和諧”的生存環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風水從業者更應弘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治學精神,嚴格自律,有所作為,爭當新時代“德藝雙馨”的風水師,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願中國風水革故鼎新,健康傳承,造福當代,惠及子孫!

相關內容: 風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算命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