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李世民是如何收復失去的州的?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李世民是如何收復失去的州的?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李世民是如何收復失去的州的?

孫子兵法

說到李世民,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們都知道《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這兩本書,在我們古代的戰場上這兩本書中的「計」謀,也是被用得最多的。在孫子這本書當中講得最多的就是去計算一場戰役中敵我差距,而後決定這場戰役我們獲勝的把握有多少。那麼在《三十六計當中》講得最多的就是使用計謀去迷惑敵方。雖然看起來好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都是為了贏得戰役的勝利。但我們深度的去理解《孫子兵法》中的「計」就會發現,只要把所有的東西都算好了,自己的信心也會大度增加,且更有把握贏得勝利。

那麼在《孫子兵法》第四篇軍形篇中第三段就有說道一句話:「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真正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即使打贏了了大勝仗,也不會顯露出過人的智慧,更不會表現出勇武蓋世的戰功。而他們在打贏了勝仗的同時,也不會有任何的差錯,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作戰的措施建立在必勝的基礎上,他們所戰勝的是注定失敗的敵人。所以善於打仗的人,總是讓自己處於一個不敗之地,同時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打敗敵人的機會。

在這段中孫子就是要講述了一個將領之道。而且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戰亂時期,擁有一個好的將領是多麼的不容易,往往很多時候的戰爭,都是由雙方的將領來決定這場戰役的勝敗。那麼在這其中,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將領呢?第一點就是要保證自己不被敵人所打敗,這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重要因素。只要保持自己不被打敗,那麼你就可以尋找一個打敗敵人的機會,一旦找到機會就給予致命一擊。 這一點我們通過《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軍事指揮才能就能看出來。諸葛亮每戰都是使自己處於一個不敗之地,然後在此基礎上克敵制勝,而且都是以最小的代價取勝,這也體現出來一個好的將領有一個好的謀略是多麼的重要。

在我們唐朝建立後,劉武週一直在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地盤,成為了一直重要的敵對武裝。在619年的時候劉武周命令宋金剛攻下并州和晉州,隨後直接佔領了整個河東地區,已經威脅到了關中地區。當時的李淵被迫放棄了黃河以東的地區,退守關西,再從長計議。可李世民卻十分的不樂意,因為自己就是在太原起兵的,是整個國家的根本所在,如果拋棄了,後果將不敢設想。李世民就向李淵調撥了三萬精兵,去收復並汾、晉兩州。

後來的李世民帶領精兵守在絳州,與宋金剛對峙,在此期間。部下的士兵都想讓李世民攻擊宋金剛軍。但李世民卻認為:宋金剛率軍千里而來,精兵驍將都在隊伍中,但是補給卻十分的困難,他們的糧草很多都靠攻城所得。所以我們只要切斷他們的補給,等沒糧食吃的時候也是他們最弱的時候,直接攻打我們便可戰無不勝。之後與李世民對峙五個月之久的宋金剛軍因糧草斷絕,開始被迫撤退了,這個時候的李世民看準了時機,率領著自己的軍隊追擊上上去,一直到追到打敗宋金剛軍,隨後還攻克了劉武周的軍隊,至此收復了失去的州。

在這場戰役中,李世民就極為巧妙的採用了孫子說的「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先是帶兵鎮守在絳州,然後對宋金剛的軍隊進行分析,就看出了宋金剛軍隊因為長期在外攻打州,所以糧草是個很大的問題。只要切斷了他們的糧草,他們就沒飯吃自然而然的就會開始想著撤退了。那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在乘勝追擊的話,肯定是大獲全勝的,這場戰役也有著後發制人和疲敵制勝的意思。

從這個戰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你在幹什麼,或者你想去幹什麼,一定要這對件事進行分析,從而增加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把握度,當你去做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且自己也會感到非常的順利。就跟李世民所做的一樣,我知道你的弱點在哪裡,那我就是跟你耗,耗到你彈盡糧絕了,那麼我攻打你的時候就是輕而易舉了。

相關內容: 李世民孫子兵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孫子兵法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