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樂》李世民所作,文字簡陋、通俗易懂

《破陣樂》李世民所作,文字簡陋、通俗易懂

《破陣樂》李世民所作,文字簡陋、通俗易懂

古代典籍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愛好文學與書法,留下不少傳世作品。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世民所作的《破陣樂》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在「文治武功」上都非常富有成就的人,後世之人常常把「唐宗宋祖」並稱,然而總覺得「唐宗」要更為強勢一些,更為英明許多;其雄才大略,其錦繡胸懷,一般帝皇都是難以企及的。

李世民出身隴西李氏豪族,家世良好,從小就受到極其高明的教育。通過其流傳下來的眾多詩歌作品,可以發現其在敘事、寫景、詠物等方面上,在逐漸擺脫「齊梁」靡麗無力的風氣,開始構建屬於唐朝自身的堂皇大氣。

《破陣樂》

【唐】李世民

秋風四面足風沙,

塞外徵人暫別家。

千里不辭行路遠,

時光早晚到天涯。

詩歌題目《破陣樂》,似乎可以視之為樂府類,卻又可以看成與打仗有關的曲子。或與戰前鼓勵士氣相關,又或者慶賀戰爭取得勝利之後的歡愉。

首句「秋風四面足風沙」,起先就開始描寫邊塞非同一般的風光景觀:秋風四起,不停鼓吹,黃沙隨風而動,漫天飛舞;既交代人類生存地球環境的惡劣,從而又營造出一種泛著悲苦而又無可奈何的情緒。

在這裡,秋之季節本就暗含淒清之惡意趣,尤其需要注意到「四面」二字,它不僅提醒著如」秋風「般勢力所織造著的層層網罩之下無法脫逃的脆弱感,更昭示著命運注定下的某些宿命性。

這句詩裡連續用了兩個「風」字,如果放在近體詩中當然是不算符合準則的,但是在唐朝初期唐詩尚未形成嚴謹的「律條」,當時仍然處於正在發展的趨勢中,一切都更為寬容,特別是對於「絕句」。

次句「塞外徵人暫別家」,則由景物過度到人物,涉及到人類自身活動上面。開頭的「塞外」,清楚點明著整個事件發生的地點所在地,也照應著首句所描寫風光的獨特性,它的地理性特徵並非平常的而是有著其唯一。

在如此困境之下生活著的,也不是尋常人家而是「徵人」,遠征之人,在戰鬥中不停遷移之人。秋風瀰漫著黃沙的季節,本就是如此辛苦與酸楚,如今更是突出其中的「征」之一事,愈加顯得悲愁和哀痛。

悲上加痛的,既有秋風之厲,還有徵人之遠,更有著最後的「暫別家」。這種種情緒,一環扣著一環,最終相互堆砌,層層疊加一起,內中滋味,百般複雜,無法言喻。

末尾兩句「千里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完全承接上面所寫的「徵人暫別家」而來。無論路程有多遠,即使千萬里,也不會放棄前往,因為在不斷地追尋過程之中,總有一天,目的地會來到眼前。

在這裡,「千里」不僅是現實之中的里程所在,更是指向著人在追尋過程中所遇到的全部困難。「時光」也不光代表著永恆的時間,更多的則象徵著人自身所具有的耐心與毅力。「天涯」所喻的是遙遠的期望,是人所到達的目的地。

這兩句原本平淡的詩句,隨著歲月風塵的飄落,開始著從對現實狀況的真實描寫,逐漸轉向著更為廣闊的象徵性上的蛻變,為自身籠罩上一層警醒鞭策意味豐富的光環。這種寓意深刻的內涵並非詩人刻意為之,而是文字經過延伸之後的自我加強和敷衍成為。

本詩算不上名作,一切都顯得通俗,文字更是簡陋得很。然而正是這種樸素恰好與「齊梁」遺留下來的浮麗是相對,也是一種糾正和建立,為打開通向唐詩輝煌的大門做好鋪路。詩人也算不上開拓者,更不是創造者,只是維護人。

曾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的遺恨之情,至此則有「時光早晚到天涯」的不甘所牽引出來的奮進之意,人生本就是在路途,一直求索不止。

相關內容: 李世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