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房玄齡》李世民所作,讚揚良相對人才機制形成所作的努力

《賜房玄齡》李世民所作,讚揚良相對人才機制形成所作的努力

《賜房玄齡》李世民所作,讚揚良相對人才機制形成所作的努力

古代典籍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愛好文學與書法,留下不少傳世作品。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李世民所作的《賜房玄齡》吧。

《全唐詩》排在首位的是李世民,既不是因為他詩寫得好,也並非他出生年月最早,根本原因只是因為他是唐朝名義上的開國皇帝;如果不算被他驅趕下台的老爸的話。

這樣子的排名次,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北宋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裡,首先討論的便是這個問題:「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通俗來講,就是我們常說的「名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似乎如此。

基本上只要談到過去古代事物,就有許多無知的人以為都是「封建禮教」或者「封建迷信」,其實這種認知只能顯示出來這些人內心裡的鄙薄和低能。

這個世界是靠什麼來維繫著的?力量?財富?科技?……都不是,只有一個答案,即:秩序!一個無序狀態的世界,只是混沌未開的懵逼貨罷了。在如此迷濛一片的渾濁世界裡,萬物皆滅,何來存在?骯髒往往產生於失控。

天綱人倫,如今仔細想想,並非什麼「封建主義思想」,而是當時狀態之下尋求的一種比較合理的「秩序」。它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它在維繫著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至少,在當時是不可否認其積極性的。

現在的諸多「歷史虛無主義者」,太喜歡自以為是和自作聰明,把現代某些並非「正確」的思考方式而不是「思想」,強加到過去的歷史進程中去,妄想以此代替「人類的腦袋」去思考整個歷史正常的進程。這一切不叫「正視歷史」,根本就是「腦袋缺根弦」而已。

李世民以身作則寫詩,對唐朝文化發展起到了很大的示範作用。唐朝包容並蓄的開明政策,在文明的進程上是積極的,但相對而言,其軍事上的用人方法卻是失敗的。畢竟,沒有牽制的權力只會擴張個人野心。「安史之亂」的影響,令人必須警醒。

說到人才的引用,李世民曾經寫過一首《賜房玄齡》,讚揚良相對人才機制形成所作的努力。房玄齡是與魏征、杜如晦等齊名的賢人,同為李世民的重要助手,其任宰相十五年,求賢若渴,量才任用,史稱良相。

《賜房玄齡》

【唐】李世民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

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

在李世民流傳下來的詩作裡,贈詩很少,聊聊數首,基本上都是擁有大才,為大唐皇朝鞠躬盡瘁,殫精竭慮之人,比如魏征,比如房玄齡。

「太液仙舟迥」,詩人雖然想要誇讚他人,卻並非無端行事,胡亂落筆,而是經過一番仔細考量的。畢竟,被表揚的是自己的大臣,在某些方面不要太過暴露為好,這就需要含蓄一些,不可太過張揚。

太液,即太液池,位於大明宮中,由漢代至唐朝,京城皆有此名勝。池中有蓬萊仙山,象徵人世仙境,此處故稱池中遊船為「仙舟」。這個地方,向來多為遊玩之處。

句尾一個「迥」字,點明房玄齡與玩樂相距十萬八千里。當然,只能是意義上的趣味說法,指出房玄齡沒有時間去像他人一樣尋歡作樂,也沒有像別人一樣去追逐那些虛無的尋仙求道為長生的活動。那麼,房玄齡在做什麼呢?詩人埋下伏筆,從而可以引出下句。

「西園引上才」,詩人承繼上句而來,從正面開始下筆,詳細地交代了房玄齡之所以和他人「迥」異的真正原因。當別人正在四處吃喝玩樂的時候,房玄齡在幹什麼呢?哦,他正在廢寢忘食地工作,忙著為國「引上才」呢!

此句裡的西園,根據《後漢書·馬融傳》所作記載:「棲鳳凰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園。」在這裡,西園成為了一個象徵性的代表,就像生活中的某些招牌,也逐漸演變成為人才聚焦之處所,賢能麋集之倉儲。

詩人在首句對他人系列行為的側面描寫,以此來烘托房玄齡對工作的負責態度與擔當精神。這種手法水到渠成,沒有半點矯飾,因為詩人所要表達出來的全部來自於真心誠意,所以並非為了技巧而技巧。

「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在這兩句之中,詩人承接「引上才」而來,完全是通過現實中的或歷史裡的具體場景,以此來刻畫經過房玄齡辛苦工作努力的措施後,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各種良好的實際效果。

天色還沒有大亮,雄雞似乎剛剛展喉鳴唱,關門就已經打開了,各種人才或各路英傑,都馬不停蹄,衣不解帶,不遠萬里奔赴而來,絡繹不絕地驅車入關,向長安城內進發,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朝廷徵用和重用。

末尾句中「雞鳴關」既有現實意味,唐朝京城長安,本來四圍皆有關門,唯有打開才能讓人進入;更是具有歷史象徵,《史記·孟嘗君傳》中載有「雞鳴狗盜」之徒的典故,盡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胸懷。

本詩用意明顯,字句淺顯,在通俗易懂的背後,彰顯出來詩人作為一代帝皇的胸襟和抱負。詩裡的「關」字尤為重要,明確著現實裡各種障礙與困境,並非僅僅指向「涵谷關」,而是需要大家從狹窄處超脫出來,從而去辨析著更為廣泛的嶄新意義,才能全面把握住全詩的意向所在。

相關內容: 李世民房玄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