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結婚有什麼習俗?達斡爾族的婚俗

達斡爾族結婚有什麼習俗?達斡爾族的婚俗

達斡爾族結婚有什麼習俗?達斡爾族的婚俗

民族文化大全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裡」和掛面。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達斡爾族的婚禮十分隆重,從媒人到女方叩頭訂親起,男方要向女方過兩次禮。第一次為大禮,男方長輩帶上禮品和未婚夫,前往女家。而女方則大門緊閉,由守衛在外的意味長者向送禮人提問,直到滿意了才放行進門。當晚雙方舉行宴席,姑娘則會躲起來,不和未婚夫見面。第二次是在結婚前一個月,雙方商量婚期。這次岳父會叫姑娘出來,和未婚夫一起吃飯。

結婚那天,送親的喜車一定要在落日前到達。男方會在中途派人迎接,並向客人敬酒。然後一人回去報信,一人陪同緩緩前行。

在到達男方家時,喜車一定要向東方前進。第二天,送親人回去時,男方還要設宴款待,等送親人走了,新郎還要帶著酒追上去,敬一次酒。

達斡爾族對離婚十分痛恨,一般很少離婚。在達斡爾語人有句俗語:「寫離婚書的地方,三年不長草。」離婚的男子要受到眾人恥笑。如果實在要離婚,則須舉行離婚儀式,這個儀式也是十分莊重,丈夫必須跪臥在地上,讓妻子從他頸部跨過。還要把一塊白布纏在男家的煙囪上,用來象徵丈夫已經死去。

紅媒牽線結秦晉

達斡爾族青年男女的提親,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戀愛者亦如此。通常由男方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穿戴整齊,在帽子的右邊掛一根新紅布條,並攜帶禮品,前去提親。如女方有意,則與媒人約定下次見面的日期。當媒人第二次來時,若女方表示完全同意,就提些辦喜事所需的衣物傢俱等,這門親事就算定下了。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裡"和掛面。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察恩特宴認親人

娶親的日子,由男方殺雞占卜選定。當天,由女方父母與介紹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準備酒肉招待。新娘到後與新郎一起握刀殺一隻雞,看雞肝紋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則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殺一隻,待殺到雞肝出現吉象紋路為止。

接著,新娘新郎舉行喝酒儀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邊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還共同招待介紹人和所有客人。然後雙方客人以及來賀喜的親戚朋友一起不斷地飲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達旦。

歌聲撒滿迎親路

結婚這天,新郎不去接新娘,而是由女方組織人送姑娘,新娘頭蒙紅紗巾,由五至七個男女青年陪同,清晨從女方家坐車出發,裝上嫁妝及陪送的禮品,大家拉琴唱歌,歡聲笑語撒滿一路。

偷杯竊碟戲新郎

當送親人陪護著新娘到達男家後,新郎家對送親貴客格外關照,未進門,先敬"進門盅",進屋後再設"接風酒",可謂細緻入微,惟恐怠慢。儘管如此,新娘的男儐相"花大"仍然橫挑鼻子豎挑眼,新娘的弟輩"庫吐魯"們則一邊吃喝,一邊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以此捉弄新郎和陪客。

因為達斡爾人認為,酒杯是為新郎新娘準備的量糧食的鬥,碗碟是盛糧食的籮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後男方發現少了東西,便開始搜查。搜出便罰"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親人準備打馬回程時,也伺機"偷"走幾個酒杯碗碟,待新郎帶酒追來,才肯歸還。

按達斡爾族的婚俗,訂婚以後,男方要擇吉日過禮,即送「察恩特」(彩禮)。察恩特包括豬、酒、糕點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長輩陪禮人送到女方家中。這一天,女方家則要擺設察恩特宴,款待貴客及同家族的人。

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長輩敬酒、磕頭,正式認親。老人們則贈給未來的姑爺錢、錢搭子等禮物。席筵上雙方還要互致傳統的祝詞。

男方陪禮人先道:「貴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緣系雙方。選擇這良辰吉日,我們將微薄的察恩特獻上。山間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壯,英俊美麗的少男少女,都已長大而且年貌相當。為祝賀兩家美好的親事,我把喜酒斟滿舉起,光臨的眾族胞和親戚,請接受這虔誠的心意」。

女方的父親接過敬酒,回唱道:「為著我們聯姻和睦,道遠路遙讓您飽受辛苦,送來的察恩特項目,請求您代我向族親們備述……」。優美而有趣的祝詞,使喜慶的察恩特宴更加歡樂、熱鬧。

新疆的達斡爾族主要居住在塔城縣。這個民族的人數雖然不多,他們的婚俗卻十分有趣,男女結婚要經過媒人提親。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親時,頭上要戴一頂帽子,帽子右邊還要掛一紅布條,並要提上酒。別人一看這種裝束,就知道是去女方家提親說媒的。

不過媒人第一次去提親,並不一定成功,女方家要認真進行考慮,媒人要等到第二次去女方家時,才知分曉。假如婚事談成,女方的父母要對未來的女婿進行各種考察,所以男方要隨父母到女方家去兩次。第一次去,女方家要進行「面試」,在女方家的門口站著一位長者,這就是「監考官」,他負責端詳和打量這位未來的新郎的相貌和人品,同時提出一連串問題,要新郎回答,只有回答得滿意,方允許進屋,待為上客,這說明婚事已有八九成的把握了。第二次去女方家時,則商定婚期,擇吉日娶親。在舉行婚禮的前幾天,男方要帶上酒和肉去新娘家認親,這種儀式叫「端盅」。

在媒人的陪同下未來的新郎和新娘要向雙親和家庭成員敬酒、拜禮。結婚前一天,女方家要大擺宴席,熱情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並要跳舞唱歌,一直鬧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新娘蒙上紅色的蓋頭,由女方家組織的青年男女護送,眾人坐在喜氣洋溢的馬車上,一路上歌聲飛揚,歡呼雀躍。歌詞的大意是祝姑娘找上了好婆家,願他們年輕的伉儷幸福長壽,白頭到老。男方這天因為娶親,一清早就開始忙忙碌碌地做各種準備,為了迎接送親隊伍的到來,新郎早已派出兩名精幹的小伙子端著雙杯酒迎候於村頭。見面後,大家為新婚夫婦祝福,並敬酒,隨即共同一齊進村。喜車來到新郎家門口,地上早已鋪好了毯子,新娘踏著毯子緩緩邁進家門。進屋後,新郎親手揭掉新娘的紅蓋頭,使新媳婦「亮相」。

這時人們向這對幸福的青年夫婦撒五穀雜糧,祝願他們幸福。然後新娘走進洞房由新郎的嫂子給新娘梳頭,表示已正式成為男方家裡的一員,這時,來賓紛紛入席,頻頻舉杯,祝賀這對青年人的結合。第二天,還要舉行賽馬等娛樂活動進行慶賀。娛樂活動結束後,新郎要給岳父岳母準備酒肉和禮品,由護送新娘的送親人員帶回。從此,這對青年人便開始了新的生活。

解放前,達斡爾族社會早已進入了具有父系氏族制殘餘的封建社會。在婚姻方面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族(宗族)外婚制。也就是以本氏族外異姓成員做為婚配對象,嚴禁同姓和近親間的通婚。同姓婚姻被視為亂倫而受到人們的非議和宗族的干涉。

過去,婚姻關係的締結講究門當戶對,門第、家境、聲譽等都是認真考慮的重要因素。而兩家原來的友誼也在締結婚姻時起重要作用。過去達斡爾族一般不與外族(民族)人結婚,特別是不把姑娘嫁到外民族。

在舊社會,達斡爾族中封建的婚姻觀念根深蒂固。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長輩做主包辦,青年男女絲毫沒有選擇配偶的權利,父母也很少徵詢子女的意見。男女之間,戒備森嚴,一點也越軌不得。

「達斡爾嫁娶之道,自古崇尚式簡而禮隆,故問婿許女之際,並無所謂卜命課甲之說,惟以婿女年齡相當,兩家感情融合,即請媒人,繩之姻緣」。

訂婚方式,除極少數特別要好的朋友之間有指腹訂親者外,普遍採用托媒說親方式。男女請一位與女家有較近關係而又能言善辯之人,帶酒到女家,待禮節性問候之後,擇機婉言說出來意,繼而詳細介紹男方的情況,並回答女方父母提出的問題。如果女方父母表示願意結親,媒人給女方父母斟酒,表示感謝和祝賀,以示訂親事成(不寫文書)。女方即以酒、飯款待媒人,路遠者留宿。如果女方不同意,萬萬不可留媒人吃飯住宿,因為留媒人吃、住就意味著同意訂婚。

親事定妥,需過禮兩次。首次叫「察恩特」,禮物必須由新婿親自送到。禮物一般有:配韁馬1匹,表示牽聯姻緣,乳牛1頭,表示補償母親哺育女兒的乳汁,豬2口,其中1口為退毛豬,白酒數斤,糕點若干,另有「瓦特」(用奶干、野果干磨製面成)、「烏如木」(奶皮子)等,當然禮物厚薄因家境貧富而異。女方設宴招待族人,新婿依次拜見岳父、岳母、長輩,一一磕頭敬酒認親。女婿返回時,岳父母贈馬匹。

第二次過禮叫「托列」,約在婚前1個月。女婿給未婚妻送來布匹、衣物、首飾等,並商定迎娶日期。兩次過禮,男女自應量力而行,禮品厚、薄並無礙婚姻大局。

結婚前2日,新郎盛裝馳馬親往迎親,隨同本家族若干人。當晚女方父母備「拉裡」(粘性稠粥),請一位兒女雙全的婦女督促同席的一對新人,使用一個碗一雙筷互相進食,此意在祝願夫妻婚後感情如膠似漆,生活同甘共苦。

次日凌晨,送親隊伍浩蕩出發,女方「華達」(男親家)、「霍都古」(女親家)各數人前往。除末尾的「霍都古」是新娘的姐妹或嫂子,其餘成員都是兒女雙全的夫妻。

送親乘車、騎馬,親娘乘坐篷車,由她的親弟或近親駕車。女婿先馳馬回報。男方推選若乾兒女雙全的男女,以陪來賓。送親隊伍行至村外,必停路旁,點燃篝火,等候迎接。屆時,男方老、少旗手各1人馳至,下馬,老者向來賓一一敬酒,然後引路前行。導至大門必向東而行,是忌見落日之意,如果因路遠在日落後到達,需在大門西側懸鏡一面,以象徵太陽。迎賓者排列於庭院,新郎父母及陪客者分立大門左右。新娘頭披紅巾,在喜慶的爆竹聲中由妯娌接下車,左右相扶徐徐前行,娘家來賓亦隨其後男左女右緩行。新郎父母把雙杯酒,依次敬來賓「接風酒」、「進門酒」。新娘進西屋上南炕面窗盤坐,妯娌姑嫂們為其解下紅蓋頭,梳理頭髮。男方陪賓者引導來賓進屋入座,女賓坐南炕,男賓坐西炕,裝煙獻茶問候寒暄,然後排宴勸酒,並宴請本村親友,叫迎親宴。宴畢,近親留下陪客。新娘在妯娌陪同下,拜見父母、舅、姑等長輩。陪客者陪來賓進晚餐,安排就寢後各自離去。

次日,大擺婚宴,宴上先上酒,後上飯菜。婚宴之上,賓主歡飲,氣氛熱烈祥和,但座席位次,輩分必須安排合理,否則將引起不快之事。雙方有善辭令者,頌吉祥、祝福之詞,或以妙語隱語競智,相諷取樂而無惡意。村中親友、鄰里們亦在各處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酒宴結束,送親來賓飲茶,稍事休息後,即上歸途。男方父母敬「出門酒」,新娘送家人於大門外,新郎則騎馬送至村外。男方送女方父母豬一口或酒肉。

達斡爾族人過去不輕易離婚,認為離婚是件不體面的事。舊時離婚,請一位無兒無女的識字者在野外寫離婚書,雙方畫押各扯一半,以為憑證。離婚之後子女歸男方撫養。舊社會提倡婦女守節,孀居終生。寡婦再嫁,也必須等到3年服孝期滿。

綜上所述,達斡爾族婚俗實屬解放前的情形。時至當代,那些封建道德觀念,父母包辦的婚制,繁多的彩禮,繁雜的規矩、禮儀,鋪張的婚宴等等舊俗,早以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婚事簡辦等新風俗所替代。

達斡爾族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實行氏族外婚制,同一個「哈拉」(姓氏)內部不通婚,有些地區同「哈拉」內的不同「莫昆」(氏族)之間有個別通婚的事例,但同一「莫昆」內部絕對不准通婚。達斡爾族的婚事要經過說媒、訂親、過禮、娶親等幾個程序。先由男方家請與女方家有親友關係並能言善說的人做媒人,到女方家說親。媒人要向女方家長詳細介紹男方的年齡、相貌、身材、人品及其家庭狀況。如兩家相距較遠而生疏,為謹慎從事,女方父母可對媒人暫不表態,經過從側面充分瞭解後,認為對方各方面條件較滿意時方可應許。

所以媒人說媒往往不是一次就成,有時需往返數次才能說成。如果女方父母表示願意結親,媒人要給女方父母和長輩敬酒,表示感謝和祝賀。女方家也備好酒飯款待媒人,因路遠者則可留住。如不同意則萬萬不可留媒人住,否則被認為同意這門婚事。在媒人把婚事說定後,男方家就開始準備過禮,一般是過兩次禮,第一次禮叫「察思特」即食禮,包括配韁馬1匹,表示牽連姻緣,乳牛1頭,表示補償母親哺育女兒的乳汁,此外還有豬2口,其中1口為退毛豬,白酒數斤,糕點若干,「瓦特」(用奶干、野果干磨面製成)、「烏如木」(奶皮子)等。禮物輕重厚薄因家境貧富而異。女方家長要邀請親友參加酒宴,女婿要向岳父母敬酒磕頭,並向女方近親長輩一一敬酒磕頭認親。認親過禮時姑娘要迴避。

女婿返回時,岳丈家送些酒、肉回贈親家,富裕人家還給女婿送一匹馬。第二次過禮叫「插列」,就是在婚前1個月左右,女婿給未婚妻送來布匹、衣物、首飾等,並商定迎娶日期。達斡爾族姑娘以前多在17、19、21奇數年齡時結婚。結婚前2日,新郎盛裝隨同本家族若干人騎馬前往娶親。當晚女方父母備「拉裡」(粘性稠粥),請一位兒女雙全的婦女督促同席的一對新人,用一個碗一雙筷子互相進食,意在祝願夫妻婚後感情如膠似漆,生活同甘共苦。

次日凌晨,新娘由男女儐相陪同,攜帶衣櫃、衣箱、針線匣、梳妝匣等嫁妝用品及日用品前往婆家。達斡爾族稱男儐相為「華達」,女儐相為「霍都古」,分別由3~4人組成。新娘乘坐專門搭制的篷車,由她的親弟或近親弟弟駕車,女婿騎馬回報。送親隊伍行到村外,必停路旁,點燃篝火,等候迎接。屆時,男方老、少各騎馬而至,由老者向來賓一一敬酒,然後領路前行,行至家門必須向東走幾步,是忌見落日之意,如果因路遠在日落後到達,需在大門西側懸鏡一面,以象徵太陽。新郎的父母及其直系親屬在大門前滿酒迎接送親的隊伍。新娘頭披紅布,在喜慶的爆竹聲中由妯娌接下車,左右相扶徐徐前行,娘家來賓亦隨其後男左女右前行。

新郎父母把雙杯酒,依次敬來賓「接風酒」、「進門酒」。新娘進西屋上南炕面窗盤坐,妯娌姑嫂們為其解下紅蓋頭,梳理頭髮。接著開始舉行迎賓宴,女賓坐南炕,男方選等數女賓陪坐,男賓坐西炕,男方選等數男賓陪同,裝煙獻茶問候寒暄,然後開宴勸酒飯。宴畢,新娘在妯娌陪同下,拜見新郎父母、舅、姑等長輩。翌日,大擺婚宴,宴上先上酒肉,後上飯菜。賓主歡飲,氣氛熱烈祥和,但座席位次,按輩份安排合理,否則將引起不快之事。酒宴結束,送親來賓即行返回,男方父母敬「出門酒」,新娘送家人於大門外,新郎則送至村外,並送一些酒肉。新婚三天後,新娘由妯娌陪同拜見「莫昆」內的老人和長輩,妯娌們一一告訴新娘老人的輩份和親屬關係,新娘給老人敬煙、敬酒,磕頭認親。婚後一個月,由女婿趕車送媳婦回娘家住半個月,之後,由弟弟趕車將姐姐送回婆家。

相關內容: 達斡爾族結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