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民歌 畬族的民歌有什麼特點

畬族民歌 畬族的民歌有什麼特點

畬族民歌 畬族的民歌有什麼特點

民族文化大全

各個民俗文化都是當地人民的勞動結晶。畬族民歌隨處可見,以畬語歌唱的形式表達。畬族的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等。大多是在重要節日、田間勞作和探親訪友的時候便以歌對話。那麼,下面一起深入畬族文化看看他們令人迷醉的畬族民歌吧。

畬族是中國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分佈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五省六十多個縣、市的部分山區。閩東、浙南是畬族的主要聚居地。畬族有悠久的歷史。「畬」字,意為「刀耕火種」,用作民族名稱始於南宋末年。元代以來,「畬民」作為畬族的專有名稱,普遍出現在漢文史籍。最遲在7世紀,畬族就已經定居在閩、粵、贛三省的交界地區。

歌俗

歌俗主要有攔路情歌、來客「比肚才」、「做表姐」、「做親家伯」等。歌會主要有農曆四月「分龍節」在福安穆陽一帶蘇堤山的牛石崗歌會,六月初一在福安留洋白雲山的歌會,七月初七在福安社口、營坑白雲山的歌會,八月十五中秋節福安城關鎮的歌會,九月初九霞浦城關馬洋目蓮山與溪南葛雲山的歌會等。

上山勞動,單人時往往以歌驅寂寞,遠處有人聽到,聽出是年齡相仿的異性,就往往接上,發展成談情說愛的對唱。山上常有人對歌,所以有人稱畬鄉是歌的海洋,故也有人把畬歌稱為山歌。來客對歌,主要是唱情歌,已婚者雙方也不拘束,完全可假戲真演,雙方都未婚則求之不得,往往唱來一個終身伴侶。

來客對歌,一般對一整夜,半夜時主家燒點心招待所有在場者,唱到天亮時,要唱十二生肖歌以送歌神,結尾是「嘮歌嘮到天大光,送你歌神出外鄉,唱條歌兒安香火,一年四季保安康」。對歌結束時,村上主要幾個對歌者要集點錢作為「手薪」送給客人。當然唱歌來了真感情,就不是送點「手薪」了。

另外,畬族婚俗中,有三個熱鬧的場面。一是迎親隊伍到達女方家門時;二是借鍋和殺雞時;三是婚宴酒過三巡,赤娘、姐妹舉杯敬酒時,新娘端上裝有一對紅燭燈、酒盞、銀手鐲的敬酒盤,由陪同新娘的姐妹按席位向客人唱《敬酒歌》。敬酒從首席第一位客人舅公開始,唱罷敬酒歌,送上一雙鞋給舅公,舅公則將備好的紅包放到盤內,並將酒一飲而盡,再一一敬其他客人。

畬族民歌的歌詞非常講究押韻,具有詩般的格律,一般七言一句,兩句一行,兩行一條,四句一首。畬族民歌的曲調多為中國傳統的五聲民族調式,旋律構成音較簡單,由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組成,商調式與角調式較常見,有些地區也有六聲調式和四聲調式,很少出現清角和變宮、變徵。

儘管畬族民歌的五聲調式與中國漢族傳統民歌基本音構成相同,但是由於音階的排列不同,呈現出的音樂色彩就全然不一樣,常常給人以古樸、清越、悠遠、純淨的感覺。畬族民歌的基本節奏是一個音符對應一個詞,到句尾時的字才會延長,是典型的前緊後松型。節奏形態有一字一音的「平敘型」,先緊後松的「緊松型」和先松後緊的「鬆緊型」。

畬族民歌主要傳承方式有活動傳承、家庭傳承、老師傳承和文本傳承等。畬族人在每年農曆的三月三都要舉辦盛大的歌會,競相飆歌,互相學習。在祭祀婚嫁和傳師禮儀中,以民歌串起整個儀式,世代傳習儀規與民歌。

畬族人自小隨父母唱習山歌,到一定時候又要拜師學歌。畬族人用漢字記述歷史歌,每家每戶山歌本的扉頁均是《高皇歌》。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畬族民歌新作,延續著畬族民歌文本傳承的歷史。

傳承意義

畬族民歌是畬族人民在生產、生活鬥爭中創作的口頭文學,是畬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畬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民歌作品儲存於畬民頭腦之中,通過口頭代代相傳,部分民歌以漢字畬語記錄的手抄本流傳民間。畬族歌言主要體現了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樣性。另外,畬族歌言文化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畬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內容: 民歌畬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