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玉屏簫笛為什麼堪稱民族藝術品

侗族的玉屏簫笛為什麼堪稱民族藝術品

侗族的玉屏簫笛為什麼堪稱民族藝術品

民族文化大全

侗族簫笛文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在人們眼前最多的是鋼琴、吉他等這些新時代的產物,現在又有多少人記得我們國家傳統樂器的魅力呢?雖然這些樂器還有著傳承,但是又有多少人瞭解它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瞭解侗族文化,來感受一下我國的「天籟之音」吧!

初冬時節,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寧靜而秀美,濃郁的侗族文化,悠久的簫笛歷史,讓這個貴州武陵山區的縣城魅力四射。從這裡走向國內外市場的「玉屏簫笛」曾在1915年美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自古侗族「愛樂尚器」守護著「蕭笛文化」,讓民族文化歷久彌新,綿延不絕。

玉屏地處貴州東部銅仁地區,侗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80%以上,侗家人世代在此生息繁衍,形成了獨有的「北侗文化」。在多彩的民族文化中,簫笛製作和演奏是生活中最平常而又重要的組成部分,侗家人「愛樂尚器」的生活習慣,使簫笛製作不斷改進創新,演奏技藝別具一格。

走進玉屏,隨處可見以簫笛為主題元素的各種裝飾。

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人、侗族簫笛製作專家劉澤松說,玉屏簫笛的製作和演奏歷經了500餘年的發展,是傳統手工簫笛的典型代表。歷史上,玉屏簫笛曾作為貢品向朝廷進貢,並在國內外獲獎。「仙到玉屏留古調,客從海外訪知音。」是人們對玉屏簫笛的讚譽。

簫笛製作取材於縣內的一種特有的水竹,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個工藝流程製作而成,其中以笛身雕工細膩、刀刻精湛叫絕。素笛一隻,每經師傅傾心打造,精雕細琢,必有飛龍綵鳳纏繞而上,名詞雅句鐫刻其間,栩栩如生,典雅別緻,原本普通的竹管被賦予新的內涵,成為一件精美的民族藝術品。

「簫笛製作和演奏是我們侗家人的傳統技藝和拿手節目,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屬於自己的簫笛。婚喪嫁娶,大小儀式,重要活動都離不開它,簫笛早已融入了我們侗家人的血肉,是我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說起簫笛,劉澤松滿臉自豪。

作為侗族聚居地,這裡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典雅別緻,高聳入雲的鐘鼓樓頗有氣勢,跨河而過的風雨橋情韻迷人,碧綠的舞陽河水穿城而過,連綿的武陵山脈環繞其間,可謂「流水如玉,青山為屏」,絢爛的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

印山書院是一座古樸精緻的四合院,也是玉屏簫笛博物館所在地,館裡藏品豐富,記錄著簫笛文化的傳播歷史和發展軌跡。

玉屏縣縣委宣傳部長吳紅春介紹說,「技師們一直重視簫笛技藝的改良與創新,重視人才培養和傳承人保護,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為滿足市場需求,還設計出可拆分的簫笛,便於攜帶。」

在玉屏縣新店鎮明德小學,每週星期三下午都能聽到教室裡傳出的簫笛聲。該校王老師說:「學校三年級就開始開設簫笛藝術課,通過『簫笛進課堂』,豐富了校園生活,也培養了簫笛人才。」

地方政府著力培養簫笛文化傳承人,推進簫笛生產產業現代化建設。據瞭解,目前全縣已培養了2萬餘名在校學生,並組建多支簫笛演奏隊伍。

玉屏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俊銘說:「簫笛文化是玉屏精神的魂,是侗鄉人民的根,要積極發揚侗家人『愛樂重器』的良好文化習慣,保護並傳承包括簫笛文化在內的『北侗風情』。讓民族自發的文化生活習慣成為簫笛文化經久傳承不息的不竭動力。」

相關內容: 侗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