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姜映芳的傳說

侗族姜映芳的傳說

侗族姜映芳的傳說

民間傳說

官逼民反
由於清政府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用“折征”的辦法,盡情搜刮百姓。所謂“折征”,即“如秋糧食,市價每石銀一兩,折錢二兩,是加一倍也;復加以糧房票錢,催差雜費,又加一倍也”(見
光緒《天柱縣志·食貨志》)。這樣的“折征”,農民要用三石米才能完納一石米的皇糧國稅。為了完納糧錢,不少人不得不去“挖出親屍殉葬銀器以輸官者”(韓超:《苗變紀事》)。在今天的天柱
和其他侗族地區流傳下來的歌謠就是當時的寫照。
欠官家糧,
欠財主債,
斷頭谷,生死債,
妻室兒女都得賣。
窮人欠下債,挖開祖墳揭開蓋。
死人本無罪,
金銀首飾不准戴。
錢加三,
谷加五,
九斗八年三十石。
錢糧倍加倍,
一石變三石。
地頭蛇,
了不得,
打打利,
滾滾利,
利上利,
一年九個對本利。
利呀利,
富人得利,
窮人斷氣。
第一臘八猶自可,
第二臘八急如火。
一到年邊三十夜,
第三臘八無處躲。
清官清到底,
要錢又要米;
“不酷不貪”,
一年三萬。
清官下鄉,
雞鴨遭殃;
有吃有笑,
沒吃變鬼叫。
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反,
若要不反,
錢糧皆免。
三十年一小反,
六十年一大反;
不到黃河心不死,
要到黃河心才甘。

聰明的姜牧童
姜映芳是天柱笨溪人,小時候讀過兩天書,後來父母相繼早亡,加之家下貧寒,生活沒有著落,只好到天柱胡家坪一帶幫人家看牛。
一天,姜映芳正放牛到草地上吃草。有一個人譏諷地說:“人窮志不有,才跟牛屁股!”姜映芳順口答道:“我牽牛,在前頭;前頭當大王,後頭跟著走!”從那時,人們就稱讚姜映芳說話風趣,
天資聰明,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聰明的姜牧童。”長大以後,又從他祖父姜啟踐那裡學到一身好武藝,成為一個智勇雙全的侗家後生。

治服張二王
清道光年間,天柱縣邦洞上邊賴洞地方有一個人叫張記,又叫張二王,或叫霸山王。
賴洞有條河,流經邦洞、天柱,注入清水江大河。河上有座橋,叫賴洞橋。張二王是個惡棍,認為他有幾手武藝,就天天睡在橋上,凡是過橋的人他都要收過橋錢。沒錢的,不是被罵就是被打,還要搜身上,卡東西。大家對這個惡棍,敢怒而不敢言,連官府也睜隻眼閉只眼。後來,有人跟姜映芳說。希望他去治服一下張二王,為大家出口氣。姜映芳答應了人們的請求,說:“等明
天我去看看。”
第二天,一夥人正要過賴洞橋。張二王攔橋大聲嚷道:“丟下過橋錢!”那些人,有些丟了過橋錢,有些手中無錢,只好苦苦哀求。張二王哪裡肯依,不是罵這個,就是揪那個。正在這時,後
面來了一個年輕漢子,和和氣氣對張二王說:“哎呀,大哥,不要打他們了,放行吧!”張二王從鼻縫裡哼了一聲說:“哼!放行,沒有這樣便宜的事!”青年漢子又說:“他們的過橋錢,統統包在我
身上!”張二王打量了一下青年,見他赤手空拳,就揪住姜映芳的衣領罵道:“你這小雜種,說話是放屁還是算數?!”姜映芳又和氣地說:“男子漢講話,說到哪裡,做到哪裡!”張二王聽姜映芳這
麼一說,信以為真,說:“老弟,那說拿錢來!”姜映芳見張二王一鬆手,便伸出一個拳頭,說:“錢有的是,在身上,只是這個(拳)不答應!”於是二人扭打起來。他們從早上一直打到太陽落;
坡,張二王雖然輸了幾次,但嘴巴還硬,說明天到邦洞街牛場壩去打。
第二天,正逢邦洞趕場,人山人海,好不熱鬧。這一天,賴洞凡是會打的師傅,幾乎都被張二王請去了,大約有二三十人;而姜映芳呢,只是一個人。張二王他們搞車輪戰,輪番來戰姜映芳:
結果還是戰不過姜映芳。特別是張二王,幾次被姜映芳打翻在地,只要稍許用力,一拳一腳便可結束他的狗命。但是姜映芳考慮到張二王家有老父老母,家裡一貧如洗,便手下留情,沒有打死他
張二王見姜映芳智勇非凡,又不傷害他的性命,就拜姜映芳為師,結為至交,並決心改邪歸正。

神力無比
官府聞姜映芳治服了張二王,就想出了一條借刀殺人的毒計讓他帶領兵丁到天柱渡馬去,搞所謂“剿滅盜賊,為民除害”。
姜映芳不帶一兵一卒,隻身去到渡馬一看,只見那些“盜賊”都是一些忠厚老實的農民。因為當地大旱,莊稼無收成,鬧饑荒,才成群結隊來向官府借糧。哪裡什麼盜賊呢!這時姜映芳才知道自己上了當,便把官府發給他的軍裝脫下,說聲“見鬼去!”一把火燒了。
官府知道後,便以姜映芳“通匪”為罪名,下令通緝捉拿。有一天,姜映芳正在田里犁田,幾個捕兵突然把他圍住。姜映芳若無其事地問:“你們要幹什麼?”一個捕兵說:“縣大人叫我們來傳
你進衙門去!”姜映芳說:“那好,等我把田犁完了再走!”捕兵們知道姜映芳的厲害,又見他腰插兩柄銅錘,在不慌不忙地犁田,早巳畏懼了幾分,加上田里儘是爛泥,誰也不敢下田去,只好站在
田坎上看。捕兵們從早上一直等到日頭西沉,姜映芳才把田犁完。
姜映芳把田犁完後,一個捕兵又說:“等了老半天,這下該走了吧!”姜映芳說:“不要忙,等我把牛洗一洗!”說著把牛趕到水塘邊,用雙手捏住牛腳,提起來,然後放進水塘裡,“嘩噠,嘩啦……”的洗來攘去,掀起層層水圈和浪花……捕兵從未看過這種提牛洗澡的神力,一個二個張口結舌,呆若木雞,誰也不敢上前去逮他。於是,姜映芳牽著牛,大搖大擺地走了。

夜宿台拱
姜映芳為了聯絡各地人民進行反清鬥爭,經常奔波於劍河、邛水(今三穗)、台拱(今台江)等各縣,從事秘密活動。
有一天,姜映芳來到了台拱,住在一家旅店裡。那天晚飯後,聽到隔壁有乒乒乓乓的聲響,他感到有點奇怪,便問老闆說:“隔壁在做哪樣?”店老闆說:“老弟,你只管睡覺,莫管閒事!”姜映芳又好言對老闆說:“老闆,跟我講,不要緊的。”店老闆打量一下姜映芳,見他身材雖然魁梧,但穿著普通,言行忠厚,便在耳邊小聲說道:“那是人家在練武打,準備——造反!”姜映芳聽了這話,正合自己的心意,好不高興,就準備去看個究竟。店老闆忙拉著姜映芳的手,說:“莫去肇閒,自找麻煩!”姜映芳說:“老闆,不要緊,我在門縫裡瞅一下。”
這時,弄堂內發現門外有人窺視,一個頭頭出來把他揪住,問道:“你是什麼人?膽敢來這裡偷看!”姜映芳嘿嘿笑著說:“哥們擔待!你們練武,有好的我就學,不足之處,大家還可以比較、商
量嘛!”他這麼一說,練武的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兵器,圍了上來,有的說:“比較?難道你也會幾手?”有的又說:“既然他口出大言,就來兩手給我們看吧I”於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把姜映芳請進了屋。他進了堂屋,順手拿起一架較重的鐺,舞弄起來——忽東忽西,閃出道道白光,如條條蟒龍護體,近身不得。看的人都拍手叫好,不斷喝采。最後,姜映芳將重重的鐺放下,連一點粗氣也沒有喘。
原來這些練武的,都是張秀眉的親信。為了給起義作好充分準備,張秀眉事先派教師在培訓武將,進行嚴格訓練。大家見姜映芳的武藝高強,就拜他為師,作為上賓招待。 織雲揭竿而起
一八五五年四月二十八日,無數的“金蘭會”會員往天柱織雲(又作執營)集中。殺了罪大惡極的團練頭子來祭旗。揭舉“奉天伐暴滅清復明統領義師定平王姜”的大紅旗。在大眾的歡呼聲中,姜映芳站在關帝廟前的石獅子身上,撕毀了清王朝的文告,宣讀了自己的《討清檄文》:“生靈有倒懸之急,社稷有累卵之危。朕本救國救民之心,而起兵以定天下。觀星台上,已兆美女牽羊(按:切姜字)……”(全文僅存上述幾句)。接著,姜映芳又大聲喊出了“大戶人家欠我錢,中戶人家莫肇閒,小戶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戶好分田”的政治口號。姜映芳採用了人民喜聽樂聞的民歌形式和樸素簡潔的語言,高度地概括了起義的革命行動綱領,得到許多貧苦群眾的擁護,紛紛參加起義隊伍。
一八六二年八月,起義達到高潮,已有義軍數萬人。
一八六二年春,侗族起義軍攻下天柱城以後,並伐木築城,在漢寨九龍山紮營修殿,建立農民政權。農民軍按老一套論功行賞,列序分封。姜映芳被大眾擁戴為定平王,龍海寬為龍勝王兼元帥、楊通甲為盤古王、周家娘為文德王二楊樹勳為黔南王,又封熊老旺、陳大六等為四大將。
在姜映芳的打富濟貧、分田分地的革命旗幟指引下,起義軍東進,勢如破竹,不僅佔領了貴州的邛水、青溪、錦屏等縣,而且勢達湖南的晃州、芷江、會同、靖州等地。那時,姜映芳的部隊打到哪裡,就把黃荊條插到那裡。據傳說,現在貴州、湖南凡是有黃荊條的地方,就是那時起義軍到過的地方。

紅雲九天
起義軍發展迅猛。這時,清廷大為震驚,趕忙從四面八方調兵遣將,進行鎮壓,致使起義軍節節敗退。姜映芳經過了多次的英勇血戰,腳負重傷,仍率數騎突圍至青江高拐,終於被俘。
姜映芳被俘後,據說清江廳清軍副將曹元興(又名曹和尚)將他解至銅仁。官府以高官厚祿利誘姜映芳投降,要他招撫數萬之眾,所謂的“改邪歸正”,不再進行反抗清王朝。這些利誘遭到了姜映芳的嚴正拒絕,說:“我們侗家從來是虎死英雄在,哪有投降之理!”於是清政府將他“凌遲處死。”所謂“凌遲處死”之刑,就是先斬身體四肢,然後再用刀子刺穿喉管。據說姜映芳在英勇就
義時,他的一股血氣從喉管衝上了天,化做一朵紅雲,浮在天空九天九夜。後人都說,那是姜映芳的忠魂!直到現在,侗族人民還經常仰望高天紅雲,世世代代傳頌著姜大王“打富濟貧”的革命故事。

相關內容: 傳說侗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間傳說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