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孔紹安所作的《侍宴詠石榴》,表達希望得到重用的迫切心情

唐代孔紹安所作的《侍宴詠石榴》,表達希望得到重用的迫切心情

唐代孔紹安所作的《侍宴詠石榴》,表達希望得到重用的迫切心情

古代典籍

唐朝孔紹安所作的《侍宴詠石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人在世上活,到處追名逐利,捉大放小,如果遇到那個更貪婪的,連針尖鼻上鐵,蚊子腿上肉都不願放過。難怪和尚見河中船來舟往,莫名感歎:「往來如梭,不過二者:一舟曰名,一舟曰利。」可算是道盡紅塵,說完人心。

可惜世間往來人,但看名利美,能夠看透悟徹的人有很多,但是真正可以瀟灑地放下的卻少之又少,不是大家不聰明,更不是眾人不機敏,而是心中羈絆太多,終究無法釋然。胸懷置塊壘,樽酒不可澆;遍尋塵世間,唯有名利消。活著,真的很難!

孔紹安,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孔聖人第三十二代孫,生於陳宣帝太建九年(577年),卒於唐高祖武德中(約622年),年僅四十六歲,可謂英年早逝。在他十三歲的時候,陳亡歸隋,居家勤學苦讀古書數十萬言,表兄虞世南都對其聰慧感到驚訝。隋大業末年,他已經官至監察御史,李淵負責討伐逆賊於河東時,身為監軍,與李淵為善,逐步建立起一定的交情。

大隋義寧二年(618年),隋煬帝遇弒後,李淵逼迫隋恭帝楊侑禪位,建立唐朝,年號武德。在短時間內就完成統一大業的唐高祖李淵,絕對是歷史上被有選擇性忽略的皇帝之一,只因其子李世民奪位於後,他的光芒就遭到史書無情地刪除。這是非常不公正的。不過,歷史就是如此,原本只是一隻任人擺弄的木偶罷了,責怪不得。

大唐政權建立之後,孔紹安得到消息,趕快從洛陽奔向長安,投靠唐高祖李淵,憑借當年打下的良好關係,得以官封內史舍人,並且受賞甚厚。畢竟當年身有官職,遠離鬥爭中心,孔紹安知道李淵稱帝的時候,其他人早已紛紛投奔而去。所以,先到先得的原則在這裡被表現得分外逼真。先於孔紹安一步投靠的人,獲得的官位當然就比他要高幾許。對於這個事情,孔紹安心裡想來一直是不服氣的。

心情鬱悶不舒服的情況下,就會於不經意間給吐露出來。話說某天,唐高祖設宴,君臣同樂。有酒必有詩,詩酒向來不分家。孔紹安趁著酒勁,於宴席之上賦詩《侍宴詠石榴》,從而吐露衷曲,等到詩成,在場眾人不管是真明白,還是裝糊塗,反正大家都鼓掌叫好。

《侍宴詠石榴》

[唐]孔紹安

可惜庭中樹,

移根逐漢臣。

只為來時晚,

花開不及春。

侍宴,亦作「侍燕」、「侍讌」,宴享之時陪從或侍候於旁,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吃飯禮節。後來,一般把朝臣參加皇帝舉辦的宴會,敬稱侍宴。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就是指此種情況。從題目可以得知,這就是一首應制詩作,原本沒有什麼多少意味,但因其摻雜了詩人的某些情緒,於是就變得有趣幾分。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庭院中栽植的那些石榴樹真是可惜了,難為它們當年追隨著漢使,從遙遠的西域連根拔起移種到此處而來。石榴並非中原植株,相傳是漢武帝時期,出使西域的張騫帶回移植而活。詩人在落筆的開端,就難捱內心地驅使,明目張膽地為石榴叫屈。「可惜」二字,婉轉悠揚,意味深長,引人思索再三,浮想聯翩。

「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只是因為趕來的時辰比較晚,就沒有能夠在春天綻放花朵,所以無法惹人注意和被人憐惜。詩人在此很乾脆,直接道出上面之所以「可惜」的理由。石榴開花的季節是在夏天,當然沒有辦法像其它的植株,能夠在百花齊放的春天爭奇鬥艷,或者說是獻媚爭寵。這裡詩人看上去是在為石榴打抱不平,實際上卻是運用「比擬」的手段,暗示著自己內心的不滿意。

詩人的那點兒小心思,全部藉著詠物的瞬間給予洩露出來。用文人贊許的行話叫「善用譬喻,借物托情」,對於自己錯過時機之後身負才華無法施展的困境,以及渴求重用能夠宏圖大展的迫切心情,於此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然而無論如何為其塗脂抹粉,也難以遮掩骨子裡那份爭名奪利的酸腐味道。

總覽此詩,言詞質樸,用語淺顯,妙用典故,構思精巧。雖然名義上是為詠石榴,卻無有半分言涉物之特徵,而是另闢蹊徑,從植株習性入手,藉以巧妙地完成詩人自己的內心訴求。果然是:詩人腸子花,繞七又繞八。欲述心中事,借詠石榴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