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標野宴》王昌齡所作,寫出作者內心的孤寂

《龍標野宴》王昌齡所作,寫出作者內心的孤寂

《龍標野宴》王昌齡所作,寫出作者內心的孤寂

古代典籍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岑參等人都有很密切的來往。王昌齡的詩作以七絕見長,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被譽為「七絕聖手」。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昌齡所作的《龍標野宴》吧。

人生如浮萍,飄蕩東西,搖擺不定。風起於青萍之末,輕輕一陣風吹過來,人生就會遭遇另一個不同險惡。

人人都在努力,想要成為一棵參天向上生長的大樹,好讓自己能夠擺脫根基不穩的尷尬處境,不再是南北飄零的浮萍。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成功和失敗,都在轉眼之間。有人笑,有人哭,擦乾眼淚仍得繼續往前走,因為生活不相信眼淚。

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年),51歲的王昌齡在江寧丞的位置上已經枯寂地坐了八年。就在這一年,又遭到他人誹謗,再次從江寧丞貶謫為龍標尉。這首《龍標野宴》,大約寫成於就任龍標尉不久。

《龍標野宴》

【唐】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

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絃歌愁遠謫,

青山明月不曾空。

龍標,南朝梁為龍檦縣,隋屬沅陵郡,唐武德七年改名龍標縣,因龍標山得名,即今湖南省黔陽縣。離京城相隔三千多里,可謂窮鄉僻壤之地,沒有開化之野。

幾年之後,天下大亂,59歲的王昌齡離開龍標,準備歸鄉安度晚年。可是,命運是難以捉摸的,就像天意從來高難問。當他途經亳州之時,卻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

「沅溪夏晚足涼風」,寫眼前景。沅溪,當為沅水溪畔。沅水,王昌齡曾在《送柴侍御》詩中有句:「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夏天傍晚,臨近沅水溪畔,從遠方水面吹過來的陣陣涼風,已經足夠驅趕暑熱,使人頓覺萬分清爽。從小處下筆,寫身體觸感,顯情緒愈發真實。

詩人立足於溪畔,耳聽溪水潺潺聲響,視野開闊,目光及處,一片清亮,加上涼風襲人,心中鬱悶不覺為之一掃。如此一來,就為此詩奠定一個良好的開端。

「春酒相攜就竹叢」,寫野宴之陋。春酒,冬釀春熟之酒,亦稱春釀秋冬始熟之酒。《詩經·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宴而無伴,宴而無居,只有孤零零的詩人自己,攜帶著春酒,悠哉悠哉,沐浴夏日晚風,與竹林相鄰,就竹葉聲響下酒。

至此,詩人才涉及「野宴」,緊扣詩題。沒有其他人的,屬於一個人的「酒宴」,其中內含著的寂寥之情,就像釀造之「春酒」,越冬而方熟,至春始能飲,無比沉鬱。

「莫道絃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寫內心之情結。不要說那些熟悉的美妙歌曲,因為自己貶謫偏遠之地,就總是帶著幾分憂愁;你們且看,遠方青山,高空明月,何曾遠離過我呢?它們就是我最忠實的朋友,長久相伴。

詩人現實狀況是不美妙的,與此時所見的風景恰好相反。他是慘遭貶謫於此,人生地不熟悉的情況,孤獨從來都是難免的。他的孤寂來自於他所強調的「青山明月」,是沒有人知,只有自然景物陪伴的淒涼。

然而,他似乎需要自己堅強,也堅決維持著這種場面。他說「莫道」,卻又說「愁」,欲蓋彌彰無遺;他說「不曾」,卻又說「空」,強笑歡顏如斯。詩人終究是矛盾的,內心的彷徨讓他無法自圓其說。

或許,也有某種可能,詩人是真心不寂寞,因為他還有如「青山明月」一樣堅貞永恆的友情。在這裡,必須提到大詩人李白,其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我們不知此時的王昌齡是否知曉李白為其所作詩,如果有知,那麼一切就非常明朗起來。本詩所寫「青山明月」就不僅僅只是指向自然景物,而真正是以此來代替詩人和朋友之間,一直長存彼此心中的深情厚誼。

相關內容: 王昌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