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經歷了什麼?他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了《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經歷了什麼?他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了《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經歷了什麼?他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了《芙蓉樓送辛漸》?

歷史小故事

王昌齡究竟經歷了什麼呢?他為什麼在某一天的早晨,朋友離去之後心中如此傷感,並且寫下了這首不朽的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唐代,王昌齡雖然沒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樣顯赫的詩名,但他亦被稱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在詩壇上自有一席之地。

王昌齡出生貧苦,但天資聰穎,二十三歲之前,王昌齡在家鄉太原過著半耕半讀的寧靜生活。

二十三歲時,王昌齡離家到嵩山學道,三年後,他卻對邊疆和軍旅生活產生了興趣,於是投筆從戎,到西北邊地當了一名戍邊軍人。

快滿三十歲時,王昌齡赴京參加科舉,沒想到一舉高中進士,他成了一名正式的國家公務員——秘書省校書郎。

公元731年,三十四歲的王昌齡參加了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又一舉考中,被擢升為河南汜水縣尉,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

三年後,王昌齡再次升任為江寧丞,就是江寧縣的縣令。但王昌齡因為做事認真,性格耿直,在江寧任職四年後,因言事犯上而獲罪,被流放嶺南。

值得慶幸的是,來到嶺南的第二年,王昌齡即遇"天下大赦"從而得以北還,後又繼續任職江寧丞。

雖然因為觸怒龍顏曾被皇帝狠狠地教訓,但是王昌齡相信自己沒有錯,他知道自己是為了國家,為了朝廷,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而毫無私心地建言獻策。

即便統治者聽著他的「忠言」覺得「逆耳」,並且降之於罪,但王昌齡的內心問心無愧,他從來就沒有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後悔過。

因為在仕途上起起落落,有一些朋友離王昌齡遠去了,但總有一些人會為他留下來,並和他成為永遠的知己。

這些知己之中,不知名的辛漸就算一個。

公元742年,辛漸準備從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臨行之前,王昌齡趕來在芙蓉樓為辛漸設宴送別。

餞行的那天夜裡,秋雨下得好大好大,遼闊的江面上,蒼茫的雨霧連成了一片,無休無止,淒清寒冷。

我不知道在那個秋雨瓢潑的夜晚,坐在芙蓉樓上的王昌齡和辛漸會說些什麼。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即便萬人詆毀王昌齡,辛漸一定是相信他的朋友的。而辛漸的理解和鼓勵,對處於痛苦和孤寂之中的王昌齡,何嘗不是一種最好的撫慰!

就在那個夜裡,雖然寒雨鋪天蓋地;雖然謗議沸騰四起,但同時,一種可以感知、可以觸摸的溫暖,卻在王昌齡的心中慢慢湧起、升騰。

王昌齡知道,那就是友情,是這人世間最不含雜質、最寶貴無比的友情。

第二天早上,辛漸在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中啟程離去,芙蓉樓下,只有王昌齡在踽踽獨行。

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和落寞,他知道,從此他又是一個人了。他將要一個人,去面對宦海中所有的風雨,去經受仕途上意想不到的跌打。他覺得自己就像眼前的座座楚山,在浩瀚的江水中默然而立。

此時此刻,一首詩早已在王昌齡的心中醞釀完畢,他把這首詩輕輕念給自己: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知道,辛漸這次回去,他在洛陽的那些親友,必定會向辛漸打聽他的消息。而王昌齡不想過多地解釋,他只想讓他們相信,他的人品沒有任何瑕疵。

是的,他的人品怎能有瑕疵?它就像冰一樣澄澈,像玉一樣高潔。王昌齡問心無愧,他為自己驕傲,在最艱難的逆境之中,他高聲地給予自己肯定和嘉許。

人生之路,漫長而曲折,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不公,遇到冤屈,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不拋棄自己,與自己和解,我們的心中便有了勇氣,有了力量,而這種勇氣和力量,足以支持我們對抗所有的歧視與惡意。

不管多大的雨,最終都會停,當雨過天晴,或許你會發現,一道絢麗的彩虹,正斜掛在天邊。

相關內容: 王昌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