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所作,表達了詩人追求寧靜淡泊的心理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所作,表達了詩人追求寧靜淡泊的心理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所作,表達了詩人追求寧靜淡泊的心理

古詩賞析

劉長卿,字文房,唐代官員、詩人,擅長五言,自稱「五言長城」。他被貶之後所作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選入教科書中。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劉長卿的另一篇佳作《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吧。

提到唐朝,我們自然會想到初唐時期一派繁榮的盛世景象,以及以唐詩為代表的文化繁榮景象,以致誕生了李白、杜甫這兩位難以逾越的巔峰詩人。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唐詩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時代的進步。然而,"安史之亂"的出現打破了這份寧靜,國家動盪不安,百姓流離失所。此時,唐詩的命運也進入了另一階段——中唐時期。

詩風由恢弘磅礡的盛唐氣象轉變為骨氣頓衰的中唐面目,此時,出現了一批獨具特色的詩人,他們不再像李白那樣飄逸浪漫,也不再像杜甫那般沉鬱頓挫,取而代之的是孤獨清冷的氛圍與感傷無奈的悲情。在這些詩人中,劉長卿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唐代詩人裡面,劉長卿這個名字在浩瀚如星海的詩人中,可能不算是最突出的,也不算是最為人所知的,但是他的一首詩你一定讀過。那就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字文房,安徽宣城人,唐代著名的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有一千多首。他的詩清新脫俗,有許多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譬如這首禪理詩《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那就是一首備受讚譽的經典之作。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唐·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唐朝大歷年間,是個令人感傷的歷史時期,很多詩歌都著意表現感傷色彩,但更多的是擺脫時代失意、政治苦悶、人世困惑,而追求寧靜、沖遠、淡泊的心理,劉長卿的這首《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就是典型的代表。它除了反映當時的「時代心聲」之外,還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闡明了一定的道理,對於如何把握人生方向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全詩圍繞著題目的「尋」字,逐漸展開。

首聯「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兩句就突出一個「尋」字:詩人沿著清幽的山徑一路尋來,看到綠苔上還印著踏過的屐痕。這兩句語言淺淡質樸,似乎無須贅言:那人跡罕至的清幽山徑,正是常道士出入往來之地,這裡沒有人間喧囂,所以滿路莓苔。於是,履痕屐齒給來訪者帶來希望和猜想:幽人不遠,晤面在即,異常興奮,非常期待高人的指點。這裡有點先揚後抑的感覺。

頷聯「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兩句,由首聯沿著隱者所行之路向前,到了隱者所居之所。白雲繚繞小渚,彷彿是彼此依戀一般。碧草當門,則直截了當地展現出道士不在寓所。這兩句刻畫了白雲、芳草、靜渚、閒門等意象,透露出一股恬然、靜默的氛圍。詩人尋隱者不遇的惆悵情緒,彷彿也被這種恬淡的氛圍所融化,其心境自然變得恬淡、寧靜,彷彿一切均消逝在這靜默的世界之中。

頸聯「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兩句以景帶敘,前一句寫景:雨過天晴後,松色顯得更蒼翠。這裡的「過」字,把陣雨帶來的清新宜人的氣息、物色,輕鬆自然地托顯出來,同時也隱隱帶出漫步山道的時間進程。後一句敘事:詩人一路隨著山轉見到了溪流的水源。這句「隨」字用得好,山道紆繞,峰迴路轉,隨山探源,緣水經山。其間林壑深秀,水聲潺潺,都由這個「隨」字導人神遊,啟迪豐富的「曲徑通幽」的想像。

尾聯「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兩句寫詩人看見了「溪水」,就已經悟到了「禪意」,從幽溪深澗的陶冶中得到超悟;而從搖曳的野花靜靜的觀照中,更是領略到了恬靜的清趣,溶化於心靈深處是一種體察寧靜,蕩滌心胸的內省喜悅,自在恬然的心境與清幽靜謐的物象交融為一。但究竟具體是怎樣的禪意和境界呢?詩人最終沒有說,因為他認為已經無需多言,一切都盡在不言中,正如陶淵明所說的「欲辨已忘言」。

劉長卿這首《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同時也融入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才使得此詩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處處有著深刻的禪理。詩人本來是要去尋找朋友的,結果沒有找到朋友,他只好沿著小溪走到了盡頭,這時詩人坐下來開始思考人生,以此結束了這首詩,留給了讀者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在這首詩中,人和山水相對意會忘言,在精神上達到契合,詩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愜意自得的感受也融入了「忘言」之中。禪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內在相通之處。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徑尋真,蕩入冥思,於此佛道互融,而進入「相對亦忘言」的精神境界。所以,這首詩既富有悠遠的詩味,又寓有意蘊豐富的哲理。

相關內容: 劉長卿心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