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怙惡不悛”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怙惡不悛”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怙惡不悛”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大全

公元前740年,衛國聯合宋、陳等國,侵入鄭國。鄭莊公為了使衛國無功而返,就派使者去陳軍營中要求兩國和好,並希望兩國能結為同盟,一國有難,另一國就來援救。

沒想到,陳桓公對鄭莊公很瞧不起,對鄭國的結盟要求置之不理。陳桓公的弟弟五父勸說他道:「要立國,就應該對鄰國親近、友善、仁愛。您最好答應鄭國的要求。」

可是,桓公不聽五父的忠言,說:「宋國和衛國都是大國,我們陳國千萬不能得罪他們。而鄭國國力衰弱,縱然對我們心生怨恨,又能把我們怎麼樣呢?」

鄭莊公聽到陳桓公拒絕與自己結盟,不由得勃然大怒,從此就對陳國懷恨在心。公元前717年,他親自率軍攻打陳國,桓公倉促應戰,結果吃了敗仗。

後來,史學家對此事進行評論,說:「友善不可以丟失,罪惡不能夠滋長,這是針對陳桓公而說的。一直做罪惡的事而不改過,最終就會自食其果,遭到失敗。」

◎成語釋義

形容堅持作惡,不肯改過。怙:依仗,堅持。悛:改過,悔改。

◎故事出處

《左傳·隱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出處譯文

君子說:「友善不可以丟失,罪惡不能夠滋長,這是針對陳桓公而說的。一直做罪惡的事而不改過,最終就會自食其果,遭到失敗。」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