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歸雁》:全詩情景交融,構思精巧,先賦後興,獨具特色

杜甫《歸雁》:全詩情景交融,構思精巧,先賦後興,獨具特色

杜甫《歸雁》:全詩情景交融,構思精巧,先賦後興,獨具特色

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杜甫的《歸雁》,一起來看看吧!

歸雁

杜甫〔唐代〕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向北飛。

安史之亂平定後,杜甫羈旅蜀地,不能及時返鄉,當詩人為鄉情所苦、愁思百結的時候,看見隊隊大雁向北歸飛向中原地帶,詩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鄉,而自己卻多年滯留異地,不禁愁思縷縷。此詩寄托了深切的鄉思感情,並流露出對朝廷的系念和對國事的關心。全詩情景交融,構思精巧,先賦後興,獨具特色。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點明了時間和客居情況,表達急切渴望回歸故鄉的心情。安史之亂以後,八年來,杜甫帶著一家老小背井離鄉,從長安、洛陽、秦州輾轉流離到四川成都。詩中「東來」二字亦作「春來」。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閬州飄泊時,就已經作好了準備,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峽,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於老朋友嚴武第二次到成都任東西川節度使,邀請杜甫到成都,於是打消了出峽的念頭,舉家重新遷回成都草堂居住。「萬里客」三字,飽含著經年奔波的淒楚況味和濃烈的鄉思之情。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按說應當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浦起龍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就滿懷激情地表示過:「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如今又來到成都,早就縈繞於懷的回鄉之願,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實現?一個問句,表現了詩人渴望回鄉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正當詩人為鄉情所苦、愁思百結的時候,一隊隊大雁正從濱臨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歸飛。「高高」有自由自在、暢通無阻之意。大雁北飛之地就是中原地帶,它既是作者故鄉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權的所在地。詩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鄉,而自己卻多年滯留異地,不禁愁思縷縷。

這首詩短小精悍,含義雋永,餘味無窮。這原因,一方面是詩人將自己的一片真情,融於字裡行間,在平易樸實的語言裡,蘊含著強烈的激情。另一方面,寫歸雁的詩,往往都是先從大雁本身著筆,然後再抒發議論,然而這首詩卻是先寫思歸的心情,一開始就直抒胸懷,先給讀者一個思鄉的強烈印象,然後再將描寫的筆觸對準空中的大雁,讓生動的形象去充分體現作者的思想,給人以具象化的感覺,先賦而後興。

不僅使情景交融,也使思鄉戀國之情表達得更為強烈,更為深長。另外,在絕句格式上,這一首採用了對起散結的方式。盛唐絕句重散行,四個散句起承轉合,句與句之間不講究對偶。而此詩一、二句用了對偶。後兩句用散句,又純任天然。這樣,在形式上把精巧與自然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讀來節奏優美,「神味高遠」(浦起龍語)。杜甫「常常把絕句作為遣興手段,即興漫成,但這並不妨礙他在形式上有意識進行多種嘗試。」(周嘯天《唐絕句史》)從這首五言絕句中,也可以看出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態度。

相關內容: 杜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杜甫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