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那麼今天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1不螫2,猛獸不據3,攫鳥4不搏5。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6,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7,和之至也。知和曰"常"8,知常曰"明",益生9曰祥十,心使氣曰強⑾。物壯⑿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道德涵養渾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孩。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兇惡的鳥不搏擊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頭卻握得很牢固。他雖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卻勃然舉起,這是因為精氣充沛的緣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因為和氣純厚的緣故。認識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貪生縱慾就會遭殃,慾念主使精氣就叫做逞強。事物過於壯盛了就會變衰老,這就叫不合於「道」,不遵守常道就會很快地死亡。

[註釋]

1、毒蟲:指蛇、蠍、蜂之類的有毒蟲子。

2、螫:毒蟲子用毒刺咬人。

3、據:獸類用爪、足年攫取物品。

4、攫鳥:用腳爪抓取食物的鳥,例如鷹隼一類的鳥。

5、搏:鷹隼用爪擊物。

6、朘作:嬰孩的生殖器勃起。朘,男孩的生殖器。

7、嗄:噪音嘶啞。

8、知和曰常:常指事物運作的規律。和,指陰陽二氣合和的狀態。

9、益生:縱慾貪生。

10、祥:這裡指妖祥、不祥的意思。

11、強:逞強、強暴。

12、壯:強壯。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注》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赤子無求無慾,不犯眾物,故毒蟲之物無犯之人也。含德之厚者,不犯於物,故無物以損其全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作,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言含德之厚者,無物可以損其德,渝其真,柔弱不爭而不摧折,皆若此也。

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

無爭欲之心,故終日出聲而不嘎也。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

物以和為常,故知和則得常也。

知常曰明,

不皦不昧,不溫不涼,此常也。無形不可得而見曰明也。

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益之則夭也。

心使氣曰強。

心宜無有,使氣則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嬰兒況之者,皆言其體而已,未及其用也。今夫嬰兒泊然無慾,其體之者至矣,然而物來而不知應,故未可以言用也。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

道無形體,物莫得而見也,況可得而傷之乎?人之所以至於有形者,由其有心也。故有心而後有形,有形而後有敵,敵立而傷之者至矣。無心之人,物無與敵者,而曷由傷之夫。赤子之所以至此者,唯無心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

無執而自握,無慾而自作,是以知其精有餘而非心也。

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

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嘎。終日號而不嘎,是以知其心不動而氣和也。

知和曰常,

和者,不以外傷內也。覆命曰常,遇物而知反其本者也。知和曰常,得本以應萬物者也。其實一道也,故皆謂之常。

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而欲益之,則非其正矣。祥,妖也。

心使氣曰強。

氣惡妄作,而又以心使之,則強梁甚矣。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益生使氣,不能聽其自然。日入於剛強而老從之,則失其赤子之性矣。

相關內容: 第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道德經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