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在南京追憶南朝江總,《江令宅》

劉禹錫在南京追憶南朝江總,《江令宅》

劉禹錫在南京追憶南朝江總,《江令宅》

古代典籍

南朝詞臣北朝客,

歸來唯見秦淮碧。

池台竹樹三畝餘,

至今人道江家宅。

《江令宅》——唐·劉禹錫

【淵源典故】

江總,著名南朝陳大臣、文學家,字總持,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出身高門,幼聰敏,有文才。他的詩作深受梁武帝的賞識,因此在南朝蕭梁時期,官至太常卿。當時的高才學士,比如張纘、王筠、劉之遴,都對他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之亂後,避難會稽,流寓嶺南,至陳文帝天嘉四年(公元563年)才被徵召回建康,任中書侍郎。陳後主時,官至尚書令,故世稱「江令」。

據《江總傳》載,江總居官不持政務,與後主、陳暄、孔范等十餘人終日游宴後庭,飲酒賦詩,當時謂之「狎客」。江總和陳後主等一批文人創作了大量的側艷詩,被稱為宮體詩的最後一批詩人。陳亡後,江總一度入隋為官,後來放歸江南,終老江都(今江蘇揚州)。劉禹錫這句「南朝詞臣北朝客」就是對江總一生的經典概括。

劉禹錫憑弔江令宅,指出「狎客詞臣惑主誤國」這一導致南朝滅亡的原因。南京師範大學博士鍾翠紅在論文《南朝江總及陳代文人的思想考察》中認為,劉禹錫在寫作上,先站在江總的角度,寫他從北朝歸來時所見淒涼景象:秦淮河再也不見昔日笙歌繚繞、燈影凌亂的繁華,只有碧青的河水靜靜流淌。江總是見證了故國興亡的人,興亡之事與他本人有著脫不開的關係。《江令宅》是劉禹錫《金陵五題》中的最後一首。創作這組詩詞時,正是唐後期時局動盪的時候。

藩鎮割據、宦官專政、朋黨之爭是導致唐朝後期政局不穩的三個主要因素。宦官問題,「始於明皇,盛於肅、代,成於德宗,極於昭宗。」宦官的專權驕橫,威脅皇權,引起皇帝和朝臣的強烈不滿。因此唐中後期,發生多次皇帝與朝官聯合反對宦官集團的鬥爭。其中最為激烈的兩次鬥爭是順宗時期的「永貞革新」(公元805年)和文宗時期的「甘露之變」。劉禹錫作為在「永貞革新」中失敗的朝臣,和柳宗元等八人被貶為江州司馬。

距離劉禹錫第一次被貶,到奉命回京路過金陵時,已經過去了23年。其間不斷地被提升又被貶黜、被調任。劉禹錫來到江總黯然度過餘生的地方,池台依舊,竹樹森森,他成了見證歷史興亡的又一位詩人。詩中秦淮碧水這種穿越歷史、延續至今的景物,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江總當日的淒涼與詩人今日的惆悵。回首前人的故事,就和每個朝代的興亡一般,如出一轍。只有秦淮河一如既往地流淌——「歸來唯見秦淮碧。」

相關內容: 劉禹錫江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