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學生循循善誘春風化雨,為何對宰予卻截然不同?

教導學生循循善誘春風化雨,為何對宰予卻截然不同?

教導學生循循善誘春風化雨,為何對宰予卻截然不同?

國學小知識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孔子和其弟子宰予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我們的印象中,孔子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是充滿愛心有教無類的老師。

在政治上,孔子不爭,國君冷落他了,他就帶著弟子走人;

在教學上,孔子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循循善誘,基本上不罵人;

他連上課都很詩意,於杏樹下悠然彈琴,學生們在樹下或坐或臥的讀書,很有詩與遠方的感覺。

但詩意僅存在於孔子喜歡的弟子身上,比如顏回。孔子把顏回當成寶,要不每天誇一遍,他都覺得愧對人生。

詩意的校園生活,對於刺頭宰予來說,只是失意。

如果一個學生被老師公開批評,且批評的話竟然成了網紅語言,數千年來興盛不衰,那麼對這個學生來說,人生太難了。而宰予就是那個被罵慘的學生。

有一天,孔子正在上課,我估計是上周禮課,因為孔子夢想恢復周禮,拯救那個已經禮崩樂壞的世界。而宰予不感興趣,睡著了。

孔子大怒,他認為宰予不夠尊重自己——再爛的老師也討厭學生在自己口若懸河的時候睡覺,哪怕是如雌兔眼迷離一般都不行。孔子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說白了就是罵他「爛泥扶不上牆」。從此,聰明的且有反叛精神的宰予成了「問題學生」,搞得人們一聽到朽木和糞土之牆,就想起上課睡覺的那個倒霉孩子。

其實,宰予並非如此不堪。他是孔子排定的「孔門十哲」之一,名列「言語科」第一名,比口若懸河的職業外交家子貢還牛。宰予在唐朝被封為「齊侯」,在北宋被封為「臨淄公」,在南宋更是被封為「齊公」。

這說明兩個道理,第一問題學生並不一定是壞學生,他們也有權有能力擁有美好的未來;第二,再好的老師也有走眼的時候。

宰予是少有的敢和孔子較勁的學生。有一次,他問了孔子一個兩難的問題:有一個仁者掉進井裡,另一個仁者要不要去救?因為跳下去就是死,但是轉身走人就是見死不救,那就不是仁者。孔子很生氣,說君子不是拿來愚弄的,就這樣把問題糊弄過去。

孔子對宰予充滿了成見,他還說自己看錯了人,「以言取人,失之宰予」,認為宰予花言巧語愚弄了他,他以前是「聽其言而信其行」,自從看清了宰予後,就「聽其言而觀其行」了。

孔子為何如此不待見宰予?他不是春風化雨般愛著每個學生嗎?

其實,孔子與宰予的分歧是主義之爭。宰予對孔子推崇的喪禮制度有不同意見。

儒家特別重視喪禮,即使是砸鍋賣鐵也要按照禮制辦一場聲勢浩大的葬禮,然後要守孝三年,不能結婚生子,不能下地幹活,更不能笑容燦爛,總之你得悲傷得能自已不成人樣,這樣才是大孝子。

而宰予認為守孝三年,既浪費時間又浪費人力,建議縮短為一年。孔子就問他,才一年你就吃上了大米,穿上了綾羅綢緞,你心安嗎?宰予說我心安啊。孔子簡直氣暈,說那你就去心安吧。

宰予走後,孔子說他不仁,是個小人。我們生下來三歲才離開父母的懷抱,服喪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制度,難道宰予對父母連三年的愛都沒有嗎?

宰予並非不孝之子,他也不一定心安,但他為何要冒被天下人指責的風險說心安呢?

在說宰予之前,我們不妨說說宰予之後的墨子,那時墨子也許尚未出生。墨子原是儒家弟子,因為反對儒家的禮樂特別是重喪制度,離開儒家成立了墨家,成為儒家專業的反對者。

墨子觀察世界的立足點是有用,凡是有看的見實效的東西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壞的。儒家的葬禮既浪費時間又浪費人力物力,應該在取締之列。

看來,在墨家學派之前,這種功利實用主義思想在宰予那裡就已經有了苗頭。也就是說,孔子大概從宰予的身上,看到了內部反叛者的跡象。

而不僅是宰予,連孔子最愛的弟子子貢也有了這種思想。

子貢在魯國做官時,曾經想改革一種祭禮。按照周禮,周天子每年秋冬之交會把第二年的歷書交給諸侯,諸侯要把歷書放在祖廟裡,每到初一就要去祖廟去告祭。但當時魯君早已經懶得去了,就殺一隻羊作為祭品糊弄過去。

子貢認為,既然不去祭祀了,羊已經沒有作用了,乾脆就主張把羊撤了,也省了一隻羊。孔子聽了大怒,批評子貢說,「汝愛其羊,吾愛其禮」,子貢你愛惜的是羊,而我愛惜的是禮。

由此可見,宰予和子貢注重實際,是典型的功利實用主義者,既然禮已經不再適用,也產生不了實際效果,為何還要守著不放呢?

而孔子思考問題的角度顯然不同。在孔子看來,禮不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社會秩序與規範。從硬性規範轉化為道德情感,需要長期的儀式感支撐。也就是說,從「禮制」到「禮教」,需要長期的禮儀實踐,從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雖然孔子不相信鬼神,但他強調「祭神如神在」,要用嚴肅的儀式感強化內心的道德感。

生活沒有了儀式感,人們就會缺乏對禮的敬畏與熱愛,而沒有虔誠的熱愛,禮也就徒有其名了。因此,孔子不僅要人們遵守禮,還要人們將禮轉化成為內心的情感與道德,做到真學真信真用。

孔子重視守喪三年之禮,是為了強化人們對祖先的敬,而將敬轉化為現實的孝,在家國一體的宗法制度下,孝自然就能夠轉化為忠。如此,才能構建一個有序有禮的社會。

因此,孔子大罵宰予的真實原因是,要推行生活的儀式感,是維護禮與放棄禮的主義之爭。

相關內容: 學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