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諸神:神龍

華夏諸神:神龍

華夏諸神:神龍

華夏諸神

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靈之一,是華夏民族尊奉的獨特神物。它的形象似多種動物融合而成,非禽非獸,非蟲非魚,身上有麟,頭上有角,嘴邊有須,足似鷹爪,能上天入地,會翻雲覆雨,稱之為神龍。古代神仙多乘龍而行,古代帝王也以‘真龍天子’自居,穿龍袍,居龍閣。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龍一直佔著重地位,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化身,稱之‘龍’的傳人。

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的。在中國,龍的地位就遠高於印度。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山海經》載:‘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書中所記載比較有趣的是,龍都是用來騎乘的。

在佛教中,龍的梵語叫‘那伽’,長身、無足、蛇屬之長也,八部眾之一,有神力,變化雲雨。

《大智度論》云:‘那伽、秦言龍。’

《善見論》云:‘龍者長身無足。’又云:‘天龍一鱗蟲耳,得一滴之水,散六虛以為洪流。’又云:‘龍得小水以降大雨。’

五不思議之中有龍之不思議。

《孔雀王經》、《大雲經》等說諸龍王是佛法護持。

在諸部佛經中,說到‘龍’是一種變化極大的神物,不可思議的。

印度教及中國道教,把龍說得神乎其神,所謂‘見其首,不見其尾。’

《左傳》載:魯昭公十九年(前五二三年),鄭國發洪水,人們見到有兩條龍在鄭都城門外相鬥;魯昭公廿九年(前五一三年),晉國洪水後有龍出沒在晉都絳城的郊野上。

古書《南越志》記載:秦始皇時候,嶺南端溪有一個姓溫的老太太,在水邊揀到一個蛋。十幾天後,孵出一個怪物,形如‘守宮’。怪物長到二尺時,能入水捕魚。長到四、五尺後,就順江水遊走。過了幾年,這個怪物從江中游回來,已經成為一條金光閃閃的巨龍。溫老太非常高興,說:‘龍子又回來了!’

《後漢書》載:東漢延熹七年(一六四年)六月三十日,河南野王山上曾發現一條死龍,長約十丈。

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之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列為龍的形象,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曰‘青龍’。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四靈:麟是百獸之長,鳳是百鳥之長,龜是百介之長,龍是百鱗之長。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為蛟;無角的稱為螭,古時玉珮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

在十二生肖中,龍是最特殊的動物,唯獨它是無法證明曾經出現過的子虛烏有的人造物,其餘十一種都是大自然的產物。據說,龍年出生之人,潛力及能量很大,喜歡大刀闊斧、承擔重要責任,性格早熟、急躁、狂熱、傲慢、狂妄自大、勇往直前,屬於成功的人,樂意做出重大貢獻。屬鼠、虎、兔、龍、馬、羊、猴、雞和豬的人喜歡和屬龍的人做伴,喜歡他的美麗和力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華夏諸神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