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孔子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號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於國也》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和《魚我所欲也》被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

早年受教

孟子的出生之時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約百年左右,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孟孫氏衰微後,有一支從魯遷居到鄒國,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孟子沒有講他的老師的姓名,卻是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子私淑諸人也。」其受業於何人,自漢代以來頗有爭議,一是認為師從子思,一是師從子上,一是師從子思之門人。

朱熹云:「私,猶竊也。淑,善也。李氏以為方言是也。人,謂子思之徒也。」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記載,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而且根據《史記·孔子世家》,子思的父親孔鯉(孔子的兒子)生卒年,魯繆公(魯穆公)的在位時間進行推算,孟子受業於子思是難以成立的。由此看來,孟子師從子思之門人較為妥貼。

關於孟子的父親更加缺乏資料,趙岐在《孟子題辭》中認為孟子「宿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孟子幼年和孔子一樣,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孟母教子的故事,史書上記載頗多,孟母的言傳身教對孟子成為「亞聖」具有巨大的作用。孟子對孔子備極尊崇,他在《公孫丑上》說:「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曾經遊歷齊、宋、滕、魏、魯等國,前後有二十多年。他遊歷列國的具體時間,已說不十分準確,只能依據《孟子》一書的記載,說明大體上的時間和情況。

後世紀念

先師廟

據傳,孟子在遊說各國期間,從齊國到魏國,途經干城(今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孟軻鄉孟軻村)被大雨所阻。當時孟子聲望頗高,一時間奔走相告,轟動全村。孟子住處門庭若市,登門求教者絡繹不絕。孟子見此人如此好施樂道,決定留下講學數日。干城人也以此為榮,於是就在孟子講學的地方建「先師廟」,把村名改為孟軻以示紀念。

「先師廟」也稱「孟軻廟」,位於孟軻東村。嘉慶六年(1801年),開州(今濮陽)知州張極重修孟軻廟,並為「大賢名不可名村」,將孟軻村改為大賢店。1958年廟毀。1981年復名孟軻村至今。孟廟,又稱亞聖廟,為歷代祭祀孟子的場所。亞聖殿為孟廟的主體建築,大殿正面重簷之間高懸一匾,上書「亞聖殿」楷書貼金大字。

正中門額上掛「道闡尼山」橫匾一塊。殿內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門正面兩柱掛以一副巨型抱柱對聯,「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切同禹顏。」對聯和門匾都是清代乾隆手書。東側神龕雍正皇帝手書「守先待後」的金匾一塊。山東又稱為孔孟之鄉。

七篇貽矩

山東鄒城孟府大堂簷下正中懸掛著「七篇貽矩」金匾,「七篇」指的是《孟子》七篇,即《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貽」是贈給的意思;「貽矩」指《孟子》七篇給天下人為人處世的規矩。

孟廟

孟廟,又稱「亞聖廟」,是歷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廟奉祀始於宋景祐四年(1037年),創建於鄒縣東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後遷於現鄒縣城南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孔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