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詞人柳永:《西施·自從回步百花橋》譯文及賞析

北宋著名詞人柳永:《西施·自從回步百花橋》譯文及賞析

北宋著名詞人柳永:《西施·自從回步百花橋》譯文及賞析

古詩詞問答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柳永《西施·自從回步百花橋》譯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西施·自從回步百花橋

宋代:柳永

自從回步百花橋。便獨處清宵。鳳衾鴛枕,何事等閒拋。縱有餘香,也似郎恩愛,向日夜潛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將憔悴、寫霜綃。更憑錦字,字字說情憀。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漸結盡春梢。

譯文

自從與丈夫分別之後,一直是獨自一人度過清淨的夜晚。以前幸福的記憶,為何隨便拋棄。縱然有丈夫的體香尚留在衣服上,就像郎留下的恩愛一樣,奈何隨著時間的消逝,這些也不知不覺消失了。

怕你不相信離別後昔日的漂亮容顏已經改變,將憔悴的樣子畫下來寄給你。更希望憑借寄給你的書信,讓你看到字裡行間的悲思之情。要知愁腸愁多少,請看丁香樹,漸漸結滿了丁香結。

創作背景

此詞為代閨怨體,寫離別後妻子對丈夫的思念,而柳詞大多寫實,故而可以斷定此詞的女主人公乃柳永之妻。詞中開頭所用「百花橋」典故,發生地是在浙江,聯繫到柳永其他的詞作,足以說明柳永此時所在之地為錢塘,時間為柳永第一次從汴京出發遠遊江浙的第二年。

賞析

此詞寫閨中相思之情。詞上片開首即用「百花橋」典,以元徹、柳實離開後,「便獨處清宵」為喻,別開生面。女主人公因為與情郎分別,在寂寞無奈中日日夜夜思念情郎、消磨時光。「鳳衾鴛枕」二句寫女主人公獨守空閨,又加以反問語,其情之切由此可見一斑。「縱有」三句作先退一步想而後又進一層,寫女主人公與情郎縱然「恩愛」,但就像「餘香」一般,開始能夠留於衣物之上,時間一久,也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雖抒相思,而相思之中又含聲聲哀怨,盡被詞人以活脫脫的女子之口寫出,逼真生動。

下片寫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恐伊」二句為執著語,也是癡情語,與武則天《如意娘》一詩有異曲同工之妙。女主人公因為思念而日漸憔悴,卻又害怕情郎「不信芳容改」,於是決定「將憔悴、寫霜綃」。可是如果細細品來,這「不信」又似女主人公譴責情郎的薄情寡信之語。「更憑錦字」二句呼應下片開頭一句,寫女主人公寄書信於情郎,希望能夠憑借書信,述說自己的「情憀」。最後三句:「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漸結盡春梢。」化用李商隱《代贈二首》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之句,以喻結情,形象生動,極有韻味。

這是一首描寫一位佳麗與情郎在百花橋離別後,便日夜獨守空房思念郎君的無盡愁緒的詞。這不是一般的「怨婦」詞,它有很明顯的象徵意義,折射了柳永的愛情世界。

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

相關內容: 西施柳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