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望”字是整首詞的“詞眼”

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望”字是整首詞的“詞眼”

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望”字是整首詞的“詞眼”

蘇軾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蘇軾的《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一起來看看吧!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蘇軾〔宋代〕

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遠林屋散尚啼鴉。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詞的上片,淋漓盡致地描寫了深秋的景色。那蒼翠的山色縱橫擴展,沾染著長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風寂靜不動,茂盛的菊花正綻苞開放。遠處的村舍散落在樹林叢中,突然聽到晚鴉的陣陣啼叫聲,它們正在傍晚飛歸故巢。這些秋景的描寫,如唐代李白的「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贈盧司戶》)及元曲家白樸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天淨沙·秋》)的深秋意象,給人以蕭瑟寂寥的藝術感受,這情景會勾起遊子們的無限思鄉情感。

在此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的當口,下片立即轉入了「夢到故園」的具體描寫。蘇軾喟歎著說:「離開故鄉不知有多少路程了!」於是,蘇軾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卻在夢中憶起了離別故鄉的依依不捨之情。在夢驚之後貪婪地遙望著西南方的遠隔天涯的眉山「故園」,不禁一陣空虛寂寞。此情此景,觸目傷神,全詞便在那月亮正靜靜照著江岸千里沙原的悵惘中戛然而止。

全詞即景抒情,如行雲流水,「望」字是整首詞的「詞眼」。先是遠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進而平望遠林村舍,最後著眼於南望故園。層層遞進,首尾相映。在時間安排上,起自傍晚,終至夜深,表示其思鄉之念,悠悠綿長。故其情感自然質樸,又委婉曲折,含蘊豐富,可謂一唱三歎,真堪與杜甫名句「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秋野五首》)的韻味相媲美。此詞的主旨是遊子思鄉的情感抒發,也是與蘇軾的淡漠名利的觀念相一致。這與蘇軾《南行集》詩中的「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初發嘉州》),及「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徬徨」。「卻思舊遊處,滿陌沙塵黃」(《牛口見月》)的詩句情緒遙相呼應。

相關內容: 蘇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蘇軾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