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狂人日記》到底有多“狂”?

魯迅的《狂人日記》到底有多“狂”?

魯迅的《狂人日記》到底有多“狂”?

古代典籍

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為豫才。現在來分析一下,魯迅的《狂人日記》到底有多狂?

魯迅的《狂人日記》寫於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魯迅創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話小說,發表於《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魯迅的《狂人日記》是一道劃破舊中國漆黑夜空的閃電,他「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固然是魯迅憂憤的結晶,但在藝術技巧上是頗多借鑒的。

首先是果戈理的《狂人日記》。這中外兩篇《狂人日記》,不僅用的都是日記體,而且在情節和構思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如兩個狂人最初都是走出門外,看到街上有人要迫害他們的跡象。果戈理寫狂人聽到「狗作人言」,以為狗是「超群絕倫的政治家」,要勾結權貴來害人。魯迅也寫到狂人遇狗,懷疑趙家的狗也和它主人一樣企圖陷害他。果戈理的狂人居然把從狗窩裡找到的紙片看作是狗寫的信,要從中揣摩他所追求的上司的女兒的情況。魯迅的狂人則從歷史書的字裡行間看出「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著「吃人」。兩篇小說不僅題目相同,結尾也類似。果戈理的狂人呼籲:「媽媽呀!救救你可憐的孩子吧!」魯迅的狂人也吶喊:「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作者對白話的運用,也達到了非常嫻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靜坐了一會。陳老五送進飯來,一碗菜,一碗蒸魚,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著嘴,同那一夥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便把它兜肚連腸的吐出。」從這短短的幾十個字裡,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動作、有細節,用的都是標準的白話,樸實自然,充滿意趣。作品中還有一些警句式的詞句,如「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獅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義的深度,都絕不亞於文言文。魯迅正是以他高超的語言功力,在借鑒外國小說形式的同時,與傳統小說的優點結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現了民族的思想和生活,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日記體」。

其次,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蘇魯支語錄》,借古波斯拜火教教主察拉圖斯忒拉這個被人視作瘋子的人物,當作傳聲筒,來宣傳他的超人哲學。魯迅的狂人和這個狂人的經歷頗為相似:察拉圖斯忒拉於三十歲時看破紅塵而遁入山林,沉思十年後即頓悟,於是帶著超人的意志和哲學回到城市中來,人們把他視作狂人,他卻全力啟示世人。魯迅的狂人是三十多歲時,看透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黑暗面,受社會迫害而致瘋,但他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深刻認識,在發狂以後仍不時噴發出來。兩者在構思上也都用了寓意象徵的手法。尼采筆下的狂人察拉圖斯忒拉,碰到許多人和動物都是有象徵意義的。如掘墳人象徵拙劣的只知收拾舊物的歷史學家,牧羊人象徵所謂崇拜偶像的正人君子等等。魯迅筆下的狂人,幾十年未見過的「很好的月光」象徵新思潮,瞪著狂人的「趙家的狗」象徵封建勢力的幫兇,被狂人踢了一腳的「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象徵封建禮教和文化等等。

從創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記》主要採用的還是現實主義的方法。這表現在作品重視典型環境的描寫、重視細節的真實性、重視人物性格的統一性等方面。如果把狂人的「錯覺」加以矯正,就可以發現,無論是路人對他的態度,還是何先生對他的診斷,都是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現象。而「從盤古開闢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甚至於「去年城裡釘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著血舐」(這個細節後來被作者用於他的另一篇小說《藥》之中),確實是「從來如此」。

魯迅的《狂人日記》以「吃人」作為小說通篇結構和象徵意義上的焦點,則又是受俄國作家安特萊夫的《謾》、《紅笑》及迦爾洵的《紅花》、《四日》等影響所致。這幾篇小說都是以神經錯亂的狂人或精神變態者作為主人公。他們藝術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所描寫的人物錯亂複雜的精神活動,總是圍繞著某一個焦點,如《謾》中欺騙主人公的謊言:「一切謾耳」。《紅花》中象徵罪惡之源的罌粟花。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一連串心理活動都是圍繞「吃人」這個焦點展開的,小說批判封建禮教吃人的象徵意義也正是集中在這一點上。

《狂人日記》的現實主義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對封建道德的批判、對愚昧國民的同情和鞭撻。在作品中,除了現實主義的方法外,象徵主義也時常可見。無論是「很好的月光」,還是「趙家的狗」;無論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還是李時珍寫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現實主義的刻畫,也可以看作是象徵主義的結合。此外,《狂人日記》中也還可以找到屈原、嵇康等作家的影響。

茅盾先生曾這樣寫道「這奇文冷雋的句子,挺峭的文調,對照著那儲蓄半吐的意義,和淡淡的象徵主義色彩,便構成了異樣的風格,使人一見就感著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魯迅《狂人日記》一開始就形成了一種「異樣的風格」,作品開篇就使人籠罩在陰冷的恐懼之中,處處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是,作品中狂人昂揚的鬥志,卻使人振奮。作者熾熱的情感,寄托的希望在文章中不知不覺流露了出來。

通過對魯迅《狂人日記》的剖析,魯迅的寫作手法是在借鑒中創作,在創作中創新。所以,我們已不難理解如何從藝術傳統中借鑒的問題了。從情節到構思,從寓意到焦點都是可以借鑒的。但作品的「靈魂」不能,也無法借鑒,否則,也就不能成為魯迅的《狂人日記》了。藝術形式終究要為思想內容服務,只有當它融入自己的創作之中才會閃光。

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借鑒畢竟只是借鑒,它無法代替創作。創作和借鑒是相輔相成的。不要試圖用這個「技巧可以借鑒」的命題去動搖「技巧是從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命題。

相關內容: 魯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