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書哀》:此詩主要用賦法,間以獨特的比喻

梅堯臣《書哀》:此詩主要用賦法,間以獨特的比喻

梅堯臣《書哀》:此詩主要用賦法,間以獨特的比喻

古詩賞析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官員、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詩小傳》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梅堯臣的《書哀》,一起來看看吧!

書哀

梅堯臣〔宋代〕

天既喪我妻,又復喪我子!

兩眼雖未枯,片心將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見珠,掘地可見水。

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

拊膺當問誰,憔悴鑒中鬼。

詩一開篇就直書賢妻愛子接連去世這段個人哀史。前兩句完全是直白式:「天既喪我妻,又復喪我子。」這裡沒有「彼蒼者天,殲我良人」一樣的激楚呼號,卻有一種痛定思痛的木然的神情。人在深哀巨痛之中,往往百端交集,什麼也說不出。「既喪······又復喪······」,這種覆疊遞進的語式,傳達的正是一種莫可名狀的痛苦。詩人同一時期所作《悼子》詩說:「邇來朝哭妻,淚落襟袖濕;又復夜哭子,痛並肝腸入。」正是「兩眼雖未枯」的註腳。這與杜甫《新安吏》中「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的名句相似,而意味更深。《莊子》中說:「哀莫大於心死。」而詩人這時感到的正是「片心將欲死」。

說「將欲死」,亦即心尚未死,可見詩人還迷惘著:既美且賢的妻子、活蹦亂跳的兒子就這樣一去不返了。他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信。這裡詩人用了兩個連貫的比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雨落難收,珠沉難求,都是比喻人的一去不復返。僅這樣寫並不足奇,奇在後文推開一步,說「赴海可見珠,掘地可見水」,又用物的可以失而復得,反襯人的不可復生。這一反覆,就形象地說明了詩人的悲痛。他的損失,是不可比擬的,也是無法彌補的。同時句下還隱含這樣的意味,即詩人非常希望人死後也能重逢。

然而,事實是不可能的,「他生未卜此生休」。故以下緊接說:「唯人歸泉下,萬古知已矣!」這並不全然是理智上的判斷,其間含有情感上的疑惑。到底是不是這樣,無人能夠回答他的問題。「附膺當問誰」,詩人只好對鏡自問了。「憔悴鑒中鬼」正是他在鏡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由於憂傷過度而形容枯槁,有類於「鬼」,連他自己也認不出自己來了。最末兩句傳神地寫出詩人神思恍惚,對鏡發楞,而喁喁獨語的情態。

《書哀》一詩主要用賦法,間以獨特的比喻。詩人將一己的深哀巨痛,用最樸素凝煉的語句表現出來,頗能傳神寫照,感人肺腑。

相關內容: 梅堯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