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中的「麒麟」:在歐洲亦被視為智慧象徵

西方文化中的「麒麟」:在歐洲亦被視為智慧象徵

西方文化中的「麒麟」:在歐洲亦被視為智慧象徵

吉祥物

   跨文化對話中的麒麟與龍

  -沈大力

  中國和西方均傳說有麒麟,它頭生一角,遍身披鱗,似鹿有尾。中國簡稱“麟”,西方一般叫“獨角獸”(la licorne)。中國人稱麒麟為“仁獸”,因為它超脫沼澤,行不踩蟻蟲,止不踏花草,是祥瑞之先兆,與龍鳳龜一併列為民間四靈,還有“麒麟送子”的美談。麒麟也常借喻傑出人才,《晉書·顧和傳》上記載,一位文士雅重其侄,曰:“此我家麒麟”。

  像中國一樣,麒麟自古以來在歐洲也被視為智慧的象徵,文化藝術的隱喻修辭格。可是,近代一些西方人將之變為金錢拜物教的摩登圖騰,牟利者的獵取對象,故有了所謂“金麒麟”。法國當代作家,龔古爾文學院院士埃·羅勃萊斯的一部暢銷小說,就取名《追逐麒麟》(La chasse à la licorne),已譯成中文在北京出版。當然,西方也有人發出了警惕“金麒麟”的醒世恆言。不久前,德國基督教會主教沃爾夫岡·烏貝就在聖誕節前夜指責德意志銀行總裁,說他過度追求利潤,奉行新的金牛犢偶像崇拜,引起群眾一片反響。西方的現代麒麟觀似乎已引進中國,衝擊著傳統的儒家道德,致使孔子的後代失去自己的社會文化特性,不再甘居清貧,皈依了金錢拜物教。

  跨文化對話,需要知己知彼,同時應該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貫徹合而不同的精神。尤其須避免各自的文化中心主義,擺脫從中衍生的東西方彼此的諸多偏見。否則,往往會出現“聾子對話”,或陷入亨廷頓所稱的“文明衝突”。

  文化差異的一個突出例子,就是東西方給龍圖騰賦予的不同喻意。猶太基督教文化源於《聖經》,依據《創世紀》將龍看成萬惡之源,遂有天使長聖米歇爾鎮孽龍,殉道修士聖喬治屠龍救美人的宗教雕塑和名畫,分佈在歐洲各地。然而,龍是華夏族尊奉的神獸,有軒轅黃帝乘龍飛天的傳說。詩人蘇曼殊留有“海天龍戰血玄黃,披髮長歌覽大荒”的名詩句。中國人以身為龍的傳人自豪,想像繪出展翅的應龍,帶麟的蛟龍和長角的虯龍等栩栩如生的圖像,盡顯神龍風姿,一派龍鳳呈祥,生機勃勃的景象。

  無疑,中國人對龍的酷愛與基督教傳統風習並非並行不悖。但是,中國龍從絲綢之路傳入歐洲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荷蘭,衝破天主教的神學禁忌,滋養了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以其多形的美學形象和雙重特徵吸引了當地人,逐漸被納入民間錦繡裝飾藝術和宮廷雕塑繪畫,在西方形成了空前的中國龍文化熱潮,進入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凡爾賽殿堂,成為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的先聲,只是隨著洛可可藝術的衰落方才退潮。

  中國龍文藝西漸的歷程表明,跨文化對話起始或難以完全相互理解,但畢竟會消除不同文明之間的阻障,帶來民族關係的和諧和共同繁榮。近年來,世界各國華人每年慶祝春節時舞龍,既有異國風趣,又烘托熱情氣氛,深得所在國大眾歡迎,男女老幼紛紛參與,使當地文化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呂氏春秋·盡數》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各民族之間需要文化交流,也正是這個道理。

相關內容: 方文麒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吉祥物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