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藝:如何走出「人亡藝絕」的宿命?

傳統手工藝:如何走出「人亡藝絕」的宿命?

傳統手工藝:如何走出「人亡藝絕」的宿命?

吉祥物

   

  53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秘書長王山,從未像今天這樣感到時間的緊迫。

  “從1979年到現在,我們國家共評授了365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目前還剩下290位了。”王秘書長對記者掐指算道。

  擺在他眼前的,是由他牽頭立項的《全國工藝美術行業調查報告》。這份於2008年12月完成的報告透露,在全部1865個工藝美術品種中,生存困難的536個,占28.74%;瀕危的253個,占13.57%;停產的117個,占6.72%。這其中既有手工景泰藍,也有天津“風箏魏”,它們都難以逃脫的困境是技藝後繼乏人。

  普查結果並未出乎王山的預料,他已經在工藝美術行業浸淫了20年,知道情況越來越變得“有些不妙”。  

  資金來了,大師去了

  2月17日早上7時,王秘書長便領著十幾號人,載著大大小小的攝像設備,冒著小雪出發了,目的地是河北省曲陽縣。有人建議雪後天晴再去,但王山拒絕了,在他看來,“時間已經等不及了”。

  只是車還未駛出北京,王山便接到電話:他們前往拍攝的對象盧進橋大師昨晚突然昏迷,凌晨已被送到北京救治。

  為了拍攝這位全國石雕專業唯一的一位國家級大師,他們已整整等待了3年零7個月。2005年,王山接任秘書長不久,便意識到在世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們個個年事已高,便決定組織拍攝一部專題紀錄片,對大師們的技藝進行搶救性拍攝,為後世留下一些影像資料,以防“人亡藝絕”。

  盧進橋被確定為第一個拍攝對象。當年7月,開拍儀式在北戴河隆重舉行,時年78歲的老人作為大師代表發了言,但此後他始終沒能等到攝制組的到來。由於資金難以到位,專題片拍攝不得不擱置。2009年資金終於到位,拍攝工作才在2月17日重新啟動。

  接到電話後,王山決定先在曲陽拍攝完相關素材,第二天返回北京再到醫院採訪盧進橋本人。然而還沒等他們趕到醫院,大師已宣告不治。這次搶救性拍攝,儘管“事先連劇本都沒來得及準備”,卻仍然未能搶在時間前面。

  資源少了,一些工藝品類瀕危

  與在世的大師一樣越來越少的,是一些工藝品的原材料。

  “大多數工藝美術原材料資源瀕臨枯竭。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的內蒙古巴林石已枯竭,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新疆和田玉、廣東端硯石、河南獨山玉儲量稀少。”王山介紹道。

  2006年,王山在新疆考察時,從一個工頭口中得知,出產和田玉籽料的河床,已被沿岸2800多台挖掘機械挖掘過3遍,由於“東西越來越少,承包礦的租金也越來越便宜”。這個工頭雇了10個工人,用兩台挖掘機一大早便開工,一天下來,只挖出5塊籽料,其中一塊像瓜子大小,3塊像食指指甲蓋大小,還有一塊像大拇指指甲蓋大小。工頭告訴他,“這還算戰果不錯的”,畢竟每公斤籽料的價格在40~80萬元不等。

  不少玉器廠領導也經常向王山抱怨,現在他們要做東西,得費很大的勁兒去找內線,才能淘到大塊的籽料,而這些籽料多為一些家庭早年的囤積。

  原材料的日漸匱乏致使一些玉器廠開始衰落。據王山介紹,一家在1980~1990年代非常紅火的玉器廠,鼎盛時期職工人數達到2000多人,目前在廠裡掛名的僅剩100多人,平時在崗只有80多人,真正在一線從事生產加工的不超過40人,並且大多在40歲以上。不僅如此,廠裡的國家級大師們,在工廠已無太大的用武之地,只好在外面接私活。玉器廠的主要收入也並非來自玉器加工,而是來自工廠大樓的房屋租金。“說他們現在是房地產企業,或許更名副其實。”王山形容說。

  從事牙雕的手工藝人的處境則更為艱難。由於象牙基本枯竭,絕大多數從業者不得不改行。堅守技藝的人們,則只能用牛骨等獸牙獸骨進行象牙風格的雕刻。只是在王山這樣的業內人看來,這種工藝品的質地和光澤,“根本無法與象牙相比,味道全變了。”

  因為學習過雕塑,王山對那種“味道”有著特殊的偏愛,“原汁原味的品味是不能替代的”。不過在他看來,與象牙雕刻這種工藝欣賞品不同,人們在家用陶瓷等工藝日用品上刻意追求的“味道”,則既浪費了自然資源,也給該工藝品類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其實一個澡盆就要用很多高嶺土,不要以為遍地都是用不完的高嶺土。”這位秘書長憂慮地說。據悉,國家目前尚未出台限制高嶺土開採使用的相關政策,前幾年生產澡盆、瓷碗瓷盤大多使用最好的A類高嶺土。如今,一些傳統生產陶瓷的地方如唐山、淄博等地,都開始從外地買進高嶺土。即便在以陶瓷聞名的景德鎮,A類高嶺土也已經很少,在生產日用品時,不得不像“棒子面摻白面”那樣摻著使用。

  “如果高嶺土沒了,那就意味著燒瓷大師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王山說。

  眼看著不少大師身懷技藝而無施展之地,作為行業協會的秘書長,王山常常感到痛惜,而這也引發了他“摸清行業家底”的動機。最終的目的,則是根據“家底”,制訂行業戰略發展規劃,“必要時呼籲政府給予支持和保護”。

  “年輕人都不願學,我們死後就沒人會做了”

  調查的結果,令王山心裡有些沉重。在青藏高原,酥油雕塑因製作繁難,創作條件艱苦,很難吸引年輕人,從而導致藝僧減少;在江蘇無錫,曾深受世人歡迎的傳統惠山泥人也已瀕危;在四川,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成都漆藝和涼山州“彝族漆器髹飾技藝”早已陷入瀕危狀態……

  貴州省大方縣生產的皮胎漆器在日本很受歡迎,常被作為豪華奢侈的藝術品收藏,但在國內基本沒有市場。在大方縣的村裡,王山和調查人員看到,只有一群老人在做這種漆器。帶頭的兩個老人,一個65歲,一個70歲。

  “年輕人都不願學,我們死後就沒人會做了。”老人說。

  具體負責調查工作的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在苗寨看到的情形與此類似。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從事傳統手工藝的,都是留守的中老年人或是背著孩子的女人。但一等孩子斷奶,這些女人也將紛紛外出打工。多少年來,苗族的女子在出嫁前,會花大約一年半時間為自己織一件盛裝,待出嫁那天穿。王山曾親眼見識過一件這樣的盛裝,“簡直美輪美奐”。但在苗寨,人們告訴侯惠哲,現在很少有人再為這樣的盛裝搭進去一年多時間了,“出嫁那天,買一件機器加工出來的穿上,就行了。”

相關內容: 傳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吉祥物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