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洱海間的「繞三靈」

蒼山洱海間的「繞三靈」

蒼山洱海間的「繞三靈」

生肖民俗

  大理白族“繞三靈”是雲南大理地區最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洱海環湖各縣白族群眾自發參與、沿襲了千餘年的賽歌(對調子)盛會。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正當洱海湖邊綠樹成蔭,遍地薔薇、杜鵑花盛開,布谷鳥叫的時候,居住在洱海附近的白族男女便彈著月琴、三弦,載歌載舞從洱海繞到蒼山,又從蒼山繞到洱海,過一次難忘的“狂歡節”。
  “繞三靈”也叫“繞三林”,這一活動至遲在唐代就已出現。每年的“繞三靈”活動期間,大家穿著節日的盛裝,男子上穿對襟漂白襯衣,下著陰丹士林布寬腳邊長褲;腳穿細麻草鞋,鞋幫還綴有五色的絨球,他們手持灑金折扇,另一隻手拿八角鼓或三弦等樂器;姑娘們的裝束就更加漂亮了:繡花額巾,用銀飾綴成的“勒子”鬈上,插著一束紅粉團薔薇和白色的素馨花,白襯衣,黑色織貢呢領褂,胸佩銀飾。每到此時,男男女女便成群結隊,有的還用竹籮背著柴、米、餐具和菜蔬,邊舞邊唱,朝蒼山腳下的“神都”走去。

  清早,人們便出發了。由十多人或百多人自由結合組成的一對對男女,從自己的村莊出發。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個年紀稍長的男女歌手,他們一隻手執著一株綠樹,另一隻手耍著蚊帚,後面的男人搖著扇子,或吹著樹葉,或彈著月琴、三弦。其中一人手執尾帚為主唱,另一人手甩毛巾打諢,兩人戴墨鏡,一步一踏,一俯一仰,尾帚毛巾在膝前划動,甩搭肩上,有板有眼;時而晃樹唱和,足踏步顛,時而一問一答,時而歡歌對唱,詼諧幽默。這時,舞著霸王鞭的女人相互手拉手或撫著肩頭,搖著扇子,邊走邊唱山歌。歌則情韻悠長,舞則俯仰翻騰,從始至終,幾不停歇,行數十里而毫無倦意。後隨的人,有的唱著“串會白族調”,有的唱著愛情調“花柳曲”,對歌來到“本主廟”,人人虔誠朝拜,且歌且舞,日以繼夜。

  太陽還未落山時,聚會地點便已是人山人海,草坪上東一堆西一夥,坐滿了對調子的歌手,青年男女已經自由結合成組,嘹亮、悠揚、纏綿的歌聲便唱了起來。

  短笛和吹柳葉和著悠揚的白族民歌,格外動人。對調子的人中除了年輕人外,也有中老年人,他們唱著“人到40不算老,水到身腰不算深。”哪怕天黑後,草坪上燃起一堆堆篝火,對歌和唱調子的聲音依然響徹山間。

  流傳在大理白族民間的這種風俗,歷史早有記載,清代學者楊瓊在《滇中瑣記》中說:“大理有繞山林會,每歲季春下浣,男婦坌集,殆千萬人,十百各為群……男者猶執巾秉扇,足踏、口歌,可拍霸王鞭……相起於南詔。”清代詩人趙甲南的《詠繞三靈》詩中,有“淡抹濃妝分外艷,遊行手執霸王鞭”,“呼呼更有金錢鼓,且舞且歌為飄然。六詔遺風今尚在,請君莫笑是夷歌”等詩句。

  “繞三靈”蘊藏著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所謂“三靈”,是指洱海西岸三個神靈象徵,他們是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和傳入大理地區的佛教神祇,供奉它們的廟宇分別稱為“佛都”(大理崇聖寺)、神都(大理慶洞本主廟)和“仙都”(河涘江洱河神祠)。在當地, “三靈”常常也指段赤城等白族千百年來崇拜祀奉的英雄人物。據說,段赤城就是一個犧牲自己性命殺死大蟒,為民除害的英雄。他死後人們把他和大蟒的骨灰建成一座“蛇骨塔”,封他為洱海龍王,此塔至今尚在。流傳到後來,“繞三靈”就演變成為青年男女賽唱山歌、繞山林郊遊的民族傳統節日了。白族民眾在4天4夜的繞山林巡遊祭祀活動中的歌舞音樂,既娛神也自娛。

  “繞三靈”是白族歌舞藝術形式最為集中的活動,由於其在民間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響,因此成為了白族民間歌舞藝人進行技藝交流和傳承的重要舞台。通過“繞三靈”活動,大理白族傳統的歌舞形式不僅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且經過一代代民間藝人的不懈努力,使得這些歌舞在形式和內容上日臻完善,並提煉、發展出一批批藝術精品,成為少數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