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婚俗

各民族婚俗

各民族婚俗

生肖民俗

岫巖滿族的婚禮

中國遼寧省的岫巖縣、是滿族聚居地。這裡的婚俗保持著鮮明的滿族特色。早在50年代以前,這一帶的滿族婚禮,嚴格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這些程序包括了看門戶、放定、下大茶、換盅、問話(或送日子)、開剪、打下處、過箱櫃、插車、勸性、拜北斗、拖寶瓶(或抱煤壺)、坐福(或坐帳篷)、念f哈力巴經)、分大小、回門等。這些婚禮程序,是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揚棄了一些封建迷信成分,趨於簡潔和實際。

滿族青年男女到了成婚年齡時,由媒人從中說合成婚。說合之後,男女兩家要互相看望,意在互相瞭解,這叫。看門戶”;如果男女兩家都滿意,男家送給女家一些定禮叫。放定。:正式送聘禮叫。下大茶”。聘禮(包括衣服、首飾、銀兩、酒、豬頭等)送到後.女家將其一一陳列在祖先神案前,兩親家跪於地上.互相斟酒y1‘換盅’:男家選定娶親日期,通報女家叫“問話。:女家選吉日到男家,將備好的彩禮等陳列於祖先的神案前,兩親家再次跪拜並奠酒祝賀。叫“開剪”。這一切儀式完畢後.才正式迎娶新娘。

滿族的婚禮一般舉行三天。第一天,新娘離開娘家前,要向祖先神佛托媽媽叩頭告別.並祈禱佛托媽媽保佑。然後由一位送親婆陪同,乘迎親彩車到男家去。新娘乘坐的彩車到男家時,不立即舉行婚禮,

要暫時在男方家事先選好的一家人家住下來,叫“打下處”。隨新娘送來的嫁妝都要抬到男家去,放在男家門前,這就是所謂的“過箱櫃”。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又一次登上彩車,由自己的哥哥護送前往男家。同時,新郎由一位儐相陪同,帶領迎親車前去迎親。途中兩車相遇,車廂緊靠,這時新娘換上婚禮盛裝,由她的哥哥將她從送親車上抱到迎親車上。這是一種交換儀式,俗稱“插車”。到了男方家門口,如果時辰不到,新娘不能下車,只能在車中靜侯,這叫“勸性”,意思是要新娘善於忍耐。新娘下車時,頭頂紅布蓋頭,前後心各懸一面明鏡,腳踩紅氈,走到天地桌前,和新郎一起朝北方禮拜,俗稱“拜北斗”。這時,院子中早已搭好一座帳篷,新娘來到帳篷前,新郎用秤桿挑去蓋頭.放子帳篷頂上,然後遞給新娘兩個盛有米和錢的錫壺,讓新娘抱於懷中,這就叫“抱寶瓶”。同時還遞給新娘一束栗子木,也讓她抱住。新娘進門時要邁過放在門坎上的馬鞍、火盆,然後上床入座,這叫“坐福”。

正午時分,舉行合婚禮。院子裡擺放一個神案,神案上供一付豬肘子。碗裡放三個酒盅和一把尖刀。新郎面向南跪下。這時有人用滿語念誦《哈力巴經》,向新郎新娘祝福。《哈力巴經》分三節,每念完一節,便用刀切一塊肉拋向天空,同時往地上灑一壺酒。滿族的合婚儀式莊嚴而熱烈,看熱鬧的人歡笑相慶。傍晚日落前,新娘的小姑和小叔拉新娘下床,出門看日光。晚上新婚的夫婦就睡在帳篷裡。不過臨睡前還要舉行一道儀式,即新郎背一個背包,繞帳篷三國,一邊繞一邊問新娘:“留不留宿呀?。新娘如回答可以留宿,新郎就入內。如果不應答,那就得再繞三國。新郎進入帳篷後,夫妻共飲交杯酒,吃合喜面,婚禮就算結束了。

滿族的婚禮講究很多,這和滿族原來的傳統生活有密切的關係,而且每一種儀禮都含有象徵意義。

仡佬族的“丟布”

居住在貴州省鎮寧地區的化佬族,人口不多,居住也較分散。但那子上.姻出俗卻特。姑娘的當一一看娘會下厚小上伙來葉,了角帕包著朝某個小伙子打去時。說明他們之間的感情已相當深厚了。姑娘的這個舉動,是暗示小伙子可以登門求婚了。

仡佬族求婚的方式很特別。一般是小伙子親自上門求婚。不用媒人。去求婚時,用紅紙包一雙竹筷子。進了姑娘家的門,把紅紙攤在桌子上.亮出那雙筷子。姑娘的父母一看.便會明白小伙子的來意。

到了第二年,舉行一種叫做“盤郎”的儀式。屆時,小伙子提一壺酒到姑娘家去,姑娘家邀請街坊鄰里來喝酒。老人們一邊喝酒,一邊暢談,向新郎提出各種問題,請他回答。姑娘則躲在一旁.偷偷地觀察,並聽小伙子回答。只要經過這種盤郎儀禮,婚姻關係就算基本確定了。

到了第三年,小伙子又到姑娘家來了。這時.小伙子是一付新郎打扮。她手拿一匹藍布,約有一文多長。有七個好友相陪,來到姑娘家門前。這時陪伴新娘的女友們堵住門,不讓新郎進來。同時推新娘到門口去迎接。新郎走到離新娘幾步遠的地方.男夥伴們讓新郎牽著藍布的一端,將另一端向新娘丟去,這就叫。丟布。。新娘的女友們接住布頭,急忙把布拴在新娘的腰間,新郎拉起就走。這樣一直把新娘帶回家中,奇特的婚禮便告結束。

布依族的追打嫁女

貴州省鎮寧扁擔山一帶的布依族中,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有個美麗的布依族姑娘名叫阿嫦,很多小伙子都來向她求婚。有個英俊的布依族小伙子名叫卜韋,彈得一手好月琴,唱得一口好山歌。

有一天,卜韋來到阿嫦的窗下,彈著月琴唱起歌:

夜風輕輕把竹窗敲,

夜風輕輕把樹影搖,

哥在樹下等阿妹約,

情意綿綿把竹樓繞。

阿嫦聽了,停下手中的紡車.走到窗前也唱起歌來:

新月彎彎像鐮刀,

皎皎新月照樹梢。

抹下竹樓會阿哥約

白雲鋪路搭鵲橋。

就這樣阿嫦和卜韋定下了終身。不料第二天,一隊官兵擁著一乘花轎來到阿嫦家。有位年輕的將軍挑來金銀,要買阿嫦為妻。阿嫦的父親見了這麼多金銀,答應了將軍的要求。阿媽很可憐女兒,偷偷派人給卜韋報信。卜韋趕來接走阿嫦。阿嫦的父親知道了,急忙喊寨上的人去追,而寨上人追追打打,卻將阿嫦和卜韋送走了。

這只是民間傳說。但在布依族民間確實存在著追打嫁女的習俗。

在扁擔山布依族地區.舉行婚禮前,男方家派兩個小伙子和一個姑娘去接親。當新娘走出寨子時.寨上的人都呼喊著前來追打,佯裝要搶回新娘,實際上只是一種儀式罷了。

苗族的砍牛尾巴

貴州省黔西北苗族地區,過去在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在舉行婚禮前,要表演一出搶牛尾巴的喜劇。這一帶的苗族今流傳著這樣一首山歌:

阿妹生來會唱歌,

勸哥莫用請媒婆,

誠心要與妹相配,

跳花會上對山歌。

有錢有勢有何用,

難動阿妹一寸心,

媒婆嘴皮都說破,

不抵一曲竹笛聲。

這些山歌表明,苗族青年男女的戀愛生活是十分自由的。通過對歌雙方就可以定親。

有趣的是,當男女雙方定婚之後,女方家要買一頭黃牛精心餵養。這頭牛就是準備舉行婚禮時,供新郎新娘砍牛尾巴.搶牛尾巴用的。到了舉行婚禮那天,男女雙方都要請十幾個青年衛士。女家的衛士用繩子將牛腿絆住,周圍擠滿了人群,大家服色一新,前來助興,觀看搶牛尾巴的精采場面。男方家的人剛一到,新娘手起刀落,牛尾巴被砍下來了。這時新郎即刻撲上去搶新娘的牛尾巴。女方的衛士們一擁而上,將新娘保護起來,千方百計不讓新郎搶到牛尾巴。新郎帶來的衛士們也不寸示弱,他們分開人群,製造混亂,好讓新郎亂中得手。這場搶牛尾巴的戰鬥是十分激烈的。一直持續到新娘的父母和親友們的到來。按照苗族的傳統習慣,在新技的父母到來時,如果新郎已搶到牛尾巴.就算新郎有本事,並宣佈立即舉行婚禮:如果新郎搶不到牛尾巴,說明新郎沒本事,婚禮就要告吹。不過這也不用擔心,新郎新娘是自由戀愛的.儘管爭奪十分激烈,但為了使有情人成為眷屬,必要時新娘還是會想辦法讓新郎搶到牛尾巴的。有時候,婚姻是父母包辦的,男女雙方並無感情,那就可能一方面是男方懶得去搶。另一方面新娘也不肯放手.因此婚禮就有可能舉行不了。

搶牛尾巴的儀式結束後,證婚人用木槌猛敲牛頭,將牛殺死。把牛肉切成大塊大塊的放到火上去烤。牛肉烤熟後.首先拿兩塊牛肉遞給新郎新娘。新郎新娘大大方方地走出來向在場的客人們一一敬酒,客人們唱起山歌表示祝賀:

新郎是個鋼鐵漢,

千斤重擔能挑起。

不怕蚊龍翻巨浪,

不怕惡虎下山崗。

新娘是個巧媳婦,

日把鋤頭夜繡花。

豐衣足食靠雙手,

夫妻恩愛不分家。

婚禮就在這種和諧的笑聲和祝賀聲中結束了。

拉祜族的茶禮

飲茶,是中國各民族共有的風俗習慣。在許多民族中,茶常常進入婚姻戀愛領域,一邊喝茶,一邊談情說愛,饒有趣味。

藏族是喜歡喝酥油茶的民族,雲南中旬地區的藏族青年,戀愛婚姻比較自由。每逢廟會或郊遊時,青年男女相互尋找伴侶。他們或互丟手帕,表示愛慕;或看中了某個姑娘,突然搶走她的帽子,乘姑娘討回帽子的機會,傾訴鍾情。有時青年男女又互相邀請,舉行茶會。

在農閒季節或節日期問,一群男青年常邀請一群女青年在一起舉行茶會。參加茶會的人原來互不認識.怎麼辦呢?先由一人接近女青年,設法搶走她的帽子或頭巾。當對方追來時,互相商量舉行茶會的時間和地點。然後到舉行茶會的房舍裡,一邊喝茶,一邊對歌。這是增進青年男女之間相互瞭解和友誼的好機會。

拉祜族地區是茶葉產地。茶在拉祜族婚禮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婚禮的聘禮用茶,而且婚禮中還要舉行茶禮。拉祜人常說:“沒有茶就不能算結婚”舉行婚禮時,新郎由伴郎陪同,到女家去。這時必須帶上茶葉和煙草,請女方寨子裡的長輩和親戚喝茶吸煙。這就是所謂的茶禮儀式。在這種場合,長輩們教育新技要尊老愛幼,夫妻和美。然後請新郎新娘同飲一碗清水,表示心地的純潔,有點“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最後舉行拴線儀式,結束婚禮。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