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私訪牛街

康熙私訪牛街

康熙私訪牛街

生肖民俗

在北京牛街禮拜寺裡面,有一道康熙的聖旨和他御賜的半副鑾駕。提起這半副鑾駕,還有段故事哩。

這故事得從監察史說起。清代京城設有監察御史,巡視察訪政事民情,給皇上做耳目。

這天,京城監察御史興致來潮,出城郊遊。他帶著嬌妻寵妾,公子小姐,騎馬的騎馬,坐轎的坐轎,穿過大街小巷,威風凜凜地直向郊外走去。這天碰巧是禮拜五,回民的主麻日子。當監察御史經過牛街的時候,只見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齊向禮拜寺擁去。這監察御史原是個腐朽的昏官,只懂得欺壓百姓,卻對百姓中的宗教習俗一竅不通。他見這麼多回民擁進寺裡,心中不免有些狐疑。他本想下轎打聽一下,可是身邊隨從眾多,有所不便,再加上出城遊玩要緊,也就顧不得這當子事了。

過了幾天恰好是回民的開齋節。在開齋節裡,穆斯林們每天吃過晚飯後,就穿上乾淨的衣服,戴上白色的禮拜帽,到禮拜寺做禮拜。一連一個月,天天都是這樣。這天,御史來到牛街,剛好又看到了回民擁進了禮拜寺。他心裡更犯了嘀咕:這麼多的人擠進寺廟,不知有什麼事?按照他的經驗,百姓聚眾集會,輕則鬧事,重則謀返,總是沒有好事。聯想到外地傳來一些謀反的消息,莫非這些回民也要圖謀不軌?京城可是皇上住地,如果發生事端,本監察御史責任不輕,決不可等閒視之。他想,若是這些回民真的聚眾謀反,本御史定要拿獲破案,上報朝廷,皇上一定重加賞賜,本官再要升任也就不難了,想到這裡,心裡美滋滋的。

御史來到牛街禮拜寺,左轉右轉,還沒等進去,回頭見一個賣糖的小販,就問:

“小老弟,這裡每天都聚著好多人,到底是幹些什麼呀?”

小販白了他一眼說:

“這幫回民信奉真主,天天夜聚明散。他們可齊心了,誰要欺侮他們,他們就擰成一股繩,一心對付外人。可是惹不得呀!”

原來,這小販是個愣頭愣腦的小伙子,剛從外地來,不懂得回民的規矩。昨天,他賣完了糖果,順便買了一塊豬肉,就走進回民小吃店要吃麵茶。幾位回民老大爺說了他幾句,誰知這小伙子火氣挺大,嘟嘟嚷嚷罵了一通。這一罵可不要緊,附近的穆斯林們都來了,大家齊聲說他不對。不得已,小伙子只好認了錯,走了。他剛剛平了氣,碰上御史來問,又挑起他的火來,藉機就發了一頓怨氣。

哪知,小販說的“他們信奉真主”一話,叫御史大為吃驚。他想,如今是大清的天下,他們竟敢不服皇上,信什麼真主,這還了得!這不是謀反又是什麼!御史像拿到了什麼證據一樣,得意洋洋地回府了。

回到府上後,馬上寫了一道奏折,呈報皇上:“牛街回民夜聚明散,秘密集會,另立真主,企圖推翻大清。”

奏折送到康熙面前,他翻開一看,大吃一驚,這牛街住的都是回民,這幾年國泰民安,他們吃穿不愁,為何還要謀反?眼眉底下的京城竟有人要造反,這還了得!於是,康熙立刻傳旨請眾位文武大臣上殿商量對策。一幫文武大臣聽到這個消息,有的嚇得兩腿篩糠,有的驚得兩眼溜圓,侍衛大臣獻計說:“快派旗兵包圍牛街禮拜寺!”軍機大臣接上話茬:“對,先把禮拜寺的主持人捉來,逼他招出反叛頭目。”元老王爺顫著聲音說:“京城要地,宜速平亂,萬無一失呀!”

康熙聽罷群臣眾議,猶疑難斷。他想:大清立國不久,威震四海,不相信有人敢在老虎嘴拔毛。可是御史既有奏折,就不能不防。京城要地,必須穩妥處置。於是,便對大臣們說:“眾卿所見不無道理,但今江山社稷如此康平,當先避免動用兵刃;待朕前去察防一番,看個究竟,再作處置不遲。”

這天晚上,康熙便去私防牛街。往常,皇帝出朝,地動山搖,旌旗招展,前有禁衛軍開道,後有御林軍保鏢。今天,康熙出去私訪,全沒有了這些排場。他脫下龍衣龍袍,穿上便衣便服,頭戴一頂回民白帽,不聲不響地隨著穆斯林們進了燈火通明的牛街禮拜寺。

康熙還是頭一回進禮拜寺,只見寺中間一座大殿,五間房寬,十餘丈深,雖然不算宏偉,卻也氣勢不凡。大殿前有一座八角樓,名曰邦克樓,那是為穆斯林報告禮拜時辰的;左右還有座碑亭,存放著前朝的石碑,大門旁還有一座兩層的小角樓,藉著燈光還能看清上面的橫匾寫著“望月樓”。大殿兩旁有古柏十八棵,-條夾道從中穿過。康熙見穆斯林們上了大殿,他也跟進去;別人脫鞋,他也脫鞋,別人跪在絨毯上,他也跪在上面。連著幾天,天天都是這樣。到了最後一天,可與往常大不相同了。這天,康熙剛剛跪定,只見幾位身穿長袍義戴纏頭的人走進大殿,他想,這可能就是阿訇了。這時只聽其中一位還高聲講著什麼,聲音宏亮如同朗誦。講完之後,穆斯林們向西叩頭朝拜,最後禮拜完畢,退出大殿,各自回家。

那位阿訇講的是古蘭經,可康熙一句也沒聽懂。他急忙跟上人群,向一位老穆斯林問著:“老叔,我有點耳背,沒聽清剛才講了些什麼?”那位老穆斯林看了他一眼,說道:“剛才王阿訇講的是古蘭經第四十七章:仁慈的穆罕默德對穆斯林的教誨。”

康熙回官後,立刻差人把進貢的《古蘭經》拿來連夜翻閱,雖然看得清,卻不懂含義,他想,讀不懂也沒關係,只要當中有謀反的意思就夠了。可是,他前翻後找,到底也沒有找到要謀反的字句章節。康熙心裡明白了,難怪幾天我一點也沒有看出回民謀反的跡象,這些都是伊斯蘭教的宗教教義。

再說一幫文武大臣早已等得不耐煩,今見康熙上殿,紛紛來到殿外迎候。康熙立即召見群臣,對他們說:“朕已得知真情,牛街回民夜聚明散乃伊斯蘭教的齋月禮拜!哪裡是什麼謀反!御史官妄告不實,險些誤了大事。”群臣一聽原來是這麼一回事,薦搖頭晃腦議論開了。侍衛大臣隨機應變,大著聲音說:“監察御史身為朝廷要職,竟真假不分,謊報軍情,理當問罪!”軍機大臣又連忙接著說:“對,近年來不少人妄報假案,騙取朝廷封賞,危害大清江山,不可不嚴加懲辦。”康熙當即傳旨宣御史上殿。

監察御史自上了奏折後,暗暗自喜,料想皇上少不了要捉幾個回民反叛頭目開刀問斬,自己落得一個加官晉爵,好不得意。接到聖旨便馬不停蹄地來到金鑾殿,只聽康熙問道:

“你從何處得知回民謀反?”

“我親眼看見牛街的回民在禮拜寺夜聚明散,我想定是秘密集合,策劃謀反之事。”

“回民進禮拜寺,是按教規做禮拜,與謀反完全無關。你還有何證據?”

“我聽小販說,回民信奉真主,不信大清皇上。”

“小販的狀紙呈遞上來。”

御史慌了,斷斷續續地說:

“不……不曾有狀紙,是他在……在街上親口對我講的。”

康熙聽罷,龍顏大怒:

“你身為朝廷監察御史,竟連回民風俗習慣也不知曉,無知到如此地步。你誤聽謊言,妄報不實,險些誤朕大事!來人,快把他推下去,摘掉頂戴花翎,貶為庶民!”

御史本想討賞請封,卻不料倒被罷了官,連喊冤枉。

康熙詔諭朝廷百官,今後凡有妄報不實者,一律加重治罪。

為防止再發生類似事情,康熙又下了一道聖旨:

“朕評漢回古今之大典,自始之宏道也。……如官民因小忿借端虛報回教謀反者,職司官先斬後奏……。”

放下御筆,康熙沒有馬上差人送旨,他離開龍案,反剪雙手在殿上走來走去,心裡前思後想:幾次去牛街禮拜寺,看得出來回民是很齊心的。他們畢竟不是旗人,今天不謀反,難保他們以後不謀反。嗯,我再送它半副鑾駕,即可顯示大清的聖明,又可籠絡民心。”

第二天,一道聖旨和半副鑾駕吹吹打打地送到了牛街禮拜寺。

如今,半副鑾駕早巳沒有了。聽說,原先擺在牛街禮拜寺的大殿裡,民國初年推翻清朝的時侯,毀掉了。康熙的聖旨直到現在,還在禮拜寺裡擱著呢。

相關內容: 康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