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大全:盂蘭節

節日大全:盂蘭節

節日大全:盂蘭節

生肖民俗

‘中元普渡’是目前民間最重要的節慶之一。民間俗稱農曆七月為‘鬼月’,相傳陰司地府於七月初一這一天‘開啟鬼門’,讓孤魂野鬼重返陽世享受奉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鬼門’。因此,農曆七月是諸事不宜、禁忌最多的月分。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的中元普度,是七月份普度祭祀的最高潮,在古代,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

《禮記.月令》載:‘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在收穫的季節,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由於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的信仰中佔了相當要的一環,所以‘薦新’的習俗得以存活數千年,甚至在它已從國家祭典中消失以後,民間都還保持著薦新的習俗,並且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

《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

《玄都大獻經》載:‘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也。……是日地官校閱,搜說眾人,分別善惡。諸天聖眾,譜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簿錄,餓鬼囚徒,一時俱集,以其日作玄都大齋,敵於玉京。及采諸花果,世間所有奇異之物,玩弄服飾,幢幡寶蓋,莊嚴供養之具,清膳飲食,百味芬芳,獻諸眾聖,及與道士。與其日月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高錄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一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選人中,若非如此,難可拔脫。’

中元普度是道教的‘中元節’和佛教的‘盂蘭盆會’兩個民俗節日的結合。

佛教的中元節是宣揚孝道為主,旨在勸善教化。而道教則是解脫超渡罪孽餓鬼。‘孟蘭盆’乃梵文‘解救倒懸’之意。‘孟蘭盆經’所載目連救母的故事,自唐代以降,衍譯成目連救母的‘變文’和‘寶卷’,至宋代民間盛行‘目連戲’,明清兩代目連戲又融合‘西遊記’情節和雜技表演,內容更為豐富。

依據道教的說法,道教的中元節是‘三元’之一。正月十五日為‘上元’,是天官賜福紫微大帝誕辰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是地官誕辰日;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是水官解厄洞陰大帝誕辰日。天官、地官、水官,合稱為‘三官大帝’,民間俗稱‘三界公’。上、中、下三元節誕辰,是對天、地、水三界神明的自然崇拜。

盂蘭盆供儀規自梁武帝大同四年傳入中國後,大行其道,雖經多次法難及歷史變遷至今不衰,正是由於其提倡之孝道符合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思想,儒家認為‘大孝者,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有悠久文化的中華民族視敬老尊賢,上慈下孝為天經地義的美德,這也是佛教的基本精神。

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名舜帝,是黃帝的八代孫,因生母死,父再娶,繼母后來生了兒子象,其父、繼母及象常害舜,但舜事奉父母,相待幼弟,仍恭敬如一。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制陶,他所居住的地方人民相攜來聚,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三十歲時堯帝以二女賜為妻並禪帝位。舜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豬,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同時民眾聚集廟宇中,豐盛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渡’。

七月十五日,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盂蘭盆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目蓮救母》,據佛教《盂蘭盆經》記載,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蓮尊者被地藏王渡化後,其母卻肆意胡為,毆僧罵道,閻王一怒之下把她打入地獄受苦。某日目蓮神遊地獄,見母親化為餓鬼,不勝悲哀,於是送飯給母親吃,沒想到飯還沒送到母親口中,就化為火焰。目蓮無計可施,請教於佛祖,佛祖說:‘你母生前罪孽太深,以你一人之力無法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眾,在七月十五日,備百味五果,置於盆中,共同祭祀,供養十方鬼靈,超渡眾餓鬼,才能解救你母的危難。’於是目蓮依佛祖旨意行事,蓮母才能脫離鬼道,升入天堂。後來的盂蘭盆會就是因目蓮救母之事而來的。

據《盂蘭盆經》所載,眾僧在四月十五日‘結制’於廟中持誦經咒,一共過了九十天,到七月十五日‘解制’。七月十五日是眾僧功德圓滿之期,相傳在這天修供,其福報可百倍。

佛教民眾在七月十五日做‘盂蘭盆會’,以百味五果供養僧伽,以所得福報來為在生父母植福,也為去世父母超渡。而‘中元普渡’則是用供品酒食祭祀不相干的孤魂野鬼,與佛教的‘盂蘭盆會’是有區別的。

《帝京景物略》中載:‘十五日,諸寺建盂蘭會,夜於水次放燈、日放河燈。最勝水關,次泡子河也。上墳如清明時,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訖。輒於墓次掏促織,滿袋則喜,秫竿肩之以歸。’

《帝京歲時紀勝》載:‘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監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以數千記。又用琉璃作荷花燈數千盞,隨波上下。……都中小兒亦於是夕執長柄荷葉,燃燭於內,青光熒熒,如磷火然。又以青篙縛香燼數百,燃為星星燈。鏤瓜皮,掏蓮蓬,俱可為燈,各具一質。’

按道教信仰,七月十五日為職司管理陰間鬼魂的地官下降判定人間善惡的日子。

古代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中元普度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

普渡原意是‘普遍超渡孤魂野鬼’,以地方寺廟為中心,舉行祭祀法會,廟裡擺設盛大的供品宴席,以祭祀孤魂野鬼,並請僧侶或道士作法,日夜誦經,普渡亡魂,餓鬼囚徒亦可得解脫。為了讓鬼魂方便於前來享受供宴,廟宇中會架設起掛著燈籠的長竹竿,有如燈塔一般。因此道教的中元節原本是祭祀地官並超度亡靈餓鬼的節日。在魏晉之後,佛教信仰引進中國,佛教盂蘭盆節普度眾僧的習俗,結合道教中元節普度餓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於一體的中元節,奉祀對象也由佛僧、地官擴大為孤魂野鬼。

鬼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看過。據說人如果‘陽壽’未終,竟然橫死,死得不甘心不瞑目,就會變為‘厲’復仇,冤有頭債有主,害人的兇手即使逃得了國法的制裁,也逃不了冤鬼的追殺。依古書解釋:‘人死為鬼,鬼者歸也’,‘鬼有所歸,即不為厲’。所謂‘有所歸’,就是死後能夠入土為安,又能夠按時享受子孫的血食祭祀,自然不會作祟,使人不安。照傳統說法,如果一個人真的見了‘鬼’,那就‘危矣’,俗語說︰‘少年見鬼不出三年,老人見鬼就在眼前。’

人怕鬼,鬼怕什麼?傳說中鬼怕的東西挺多:怕桃木、怕人手中指的血、怕火、怕《皇歷時憲書》、怕《易經》、怕紅綢、紅布、紅紙,因此世俗常用紅布、紅紙張貼門上,效用跟懸掛‘照妖鏡’、‘八卦牌’差不多。

古人說,鬼死為‘斬耳’字,貼在門上,據說鬼就不敢進來。

《宣室志》雲︰‘今善驅鬼唯漸耳。’唐代術士鄭漸善驅鬼,鬼魂只消看見他的簽名,三十六著,可就走為上著。後來以訛傳訛,把‘漸’、‘耳’二字合寫成了類似的符咒,再變就成了‘斬耳’。

相關內容: 節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