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元代詞人舒頔《小重山·端午》譯文及賞析

端午節:元代詞人舒頔《小重山·端午》譯文及賞析

端午節:元代詞人舒頔《小重山·端午》譯文及賞析

古詩詞問答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 元代詞人舒頔《小重山·端午》譯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譯文

到處採擷艾蒿、蒲草繁忙,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我內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追悼屈原?

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屈原忠義氣節,可與日月相比。讀完了《離騷》總能感到悲傷。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

賞析

「空惆悵」慨歎了世人忙於節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厚重的歷史內涵:表達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無人解」抒發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的崇敬。

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對比。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

這首詞蘊含了濃重的民族風味,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全詞從「碧艾香蒲」入筆,「處處忙」道出了端午時節的忙碌。兒共女,慶端陽,描摹出一幅閤家團圓共度佳節的溫馨,刻畫出了中華民族在節日之中共享天倫的樂趣。「細纏五色臂絲長」,纏五色臂絲是荊楚之地的一種民族風俗,是在端午節由孩子們將五色絲帶纏在臂上,這種五色的臂絲又叫「朱索」或者「長命縷」,據說能夠降服鬼怪,企保平安。

上闋的最後兩句「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將全詞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為下闋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調,為抒情作了鋪墊。「誰復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悵」的緣由,原來人們忙著過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慶,而忘卻了這個特殊節日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誰還記得那為愛國詩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發,直指俗弊。在這熱鬧喜慶的節日裡,詩人卻「空惆悵」,與「慶端陽」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下闋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運用了對比手法。就是寫追悼屈子之情思了。「往事莫論量」,確實,千年已過,人們記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離騷》,而是汨羅江投河自盡的忠義氣節。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華,終明兒不滅,將屈原的千古大義與日星之光相提並論,並不為過,大忠大義,理當被永世銘記。「離騷讀罷宗堪傷」,此一句不單單寫出了對屈子大義的崇敬,還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無人解」,抒發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的崇敬。千年已過,便是何等的悲歌大義,又能被幾人記得呢?便是記得,又有幾人能解?樹轉午陰涼,端午之時的燥熱天氣,能得一份的涼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嗎?結尾由情歸景,景中又似有餘情,大有餘音不絕之意。

本曲以端午節為載體,從眼前所見的荊楚端午風俗寫起,描畫出一幅熱鬧繁忙的景象,與下片的「無人解」形成鮮明對比。但沅湘之水卻把作者帶入了歷史,通過紀懷屈原抒發自己對元朝覆滅的感傷和不仕明朝的節烈,「空惆悵,誰復吊沅湘」、「《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等詩句傳達就是作者的傷感失落,而「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則表明了作者對元朝的忠貞決心。「樹轉午陰涼」,以景結情,情在景中,是古詩詞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餘韻繚繞的效果。作者的悲觀絕望之情溢於言表。

歷來寫端午的詩詞都很多,多半會提到屈原的舊事,借屈原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或者抒發自己鬱鬱不得志的失落情懷,或者讚揚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義之心,總之,流不盡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國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淚。「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梅堯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戴叔倫)。

讀中國古詩詞總讓人覺得氣悶,而沒有怒髮衝冠的暢快,好像他們只會躲在角落裡哀怨或者表明忠心,從來都不會憤怒似的。最多不過是裝瘋賣傻,「學呆,妝癡,誰解其中意?」「儘教他爭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沒有幾個敢真正站起來去怒去喊去抗爭!這和《詩經》開創的「悲而不傷,哀而不怨」的溫柔敦厚的詩風與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藝術傳統是分不開的。

創作背景

《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詩人、詞人舒頔的作品,作於明朝建立(1368年)之後的一個端午節。舒頔生平處於元明之際,《新元史》稱他「遭逢亂世」,「嘗避寇巖谷,被執,頔正色叱賊(指朱元璋等起義軍),賊感而釋之」。他忠於元朝,入明不仕。

相關內容: 端午節舒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