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跟豫讓最相似的好漢是誰?她們有何共同處

水滸傳中跟豫讓最相似的好漢是誰?她們有何共同處

水滸傳中跟豫讓最相似的好漢是誰?她們有何共同處

金庸

還不知道水滸傳中跟豫讓最相似的好漢是誰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現在有很多人說,梁山一百單八將惡人多好人少,放在現在有一百個夠槍斃的。但是脫離時代背景論英雄,那就是耍流氓,不綜合考慮梁山好漢所處的環境而進行道德譴責,似乎有點求全責備了。古人有古人的道德標準,甚至古代的法律也不允許兒子舉報父親:不管父親犯了多重的罪行,兒子舉報就屬於不孝,不孝是跟謀反一樣的重罪。

處在梁山好漢的位置上,講的是快意恩仇,根本就不會去管什麼道義是非,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一提起「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我們就不能不想起古代的一位俠士豫讓,因為這句成為成語的名言,就是豫讓說的。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跟豫讓最相似的好漢,還真不是花和尚魯智深和美髯公朱仝,真正具有古代俠士之風的,是那個打虎英雄武松武二郎,我們縱觀武松的鐵血江湖生涯,就會發現他與豫讓的共同之處:但求快意恩仇,哪管他什麼道義和是非?

一、豫讓的俠義之風,是不以道義是非為前提的

豫讓的事跡,在《資治通鑒》的第一篇就有記載,而在《史記·刺客列傳》中,他僅排在一把匕首劫持齊桓公的曹沫、魚腸劍刺殺吳王僚的專諸之後,位列古代五大刺客第三名,尚在聶政荊軻之前。

豫讓為人恩怨分明,但是卻被很多人說成是不辨是非不講道理——他效忠的智伯本來不是什麼好人,他不但架空了晉國國君,還貪得無厭向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伸手,最後被趙魏韓三家給滅了。當然,後來晉國也被趙魏韓三家分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要不然戰國七雄可能就是戰國五雄了,至於秦國能不能打過晉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智伯的下場很悲慘,連人頭都被趙襄子拿去做了酒壺:「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

主公受此羞辱,家臣豫讓開始了不死不休的復仇。為了成功刺殺趙襄子,豫讓使盡了招數,這其中包括自殘:「詐為刑人」、「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行乞於市」。豫讓的苦心孤詣,以失敗告終,只是象徵性地在趙襄子脫下的衣服上斬了三劍,然後伏劍自殺。

豫讓也知道自己的主公智伯不是什麼好鳥,也承認他行刺對像趙襄子是個好人(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但是他有自己堅持的原則:「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豫讓死了,當時沒有人說他行事錯誤死的不值,即使是趙襄子的手下,也對他表示了足夠的尊敬:「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豫讓求仁得仁,成就了千古俠名。

二、花和尚魯智深和美髯公朱仝,都沒有豫讓之風

豫讓是個刺客,也是一個忠臣,更是一位俠士,我們不能用郭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個標準來衡量古代俠士,因為這個標準是金庸定的,在古代俠的意思是「俠之言挾也,以權力俠輔人也。」所以才有「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朱家郭解乃至董卓劉備,都有俠氣,他們的俠氣,是不被朝廷允許的。

我們之所以說花和尚魯智深和美髯公朱仝沒有豫讓之風,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魯智深知道不義之事不可為,所以他一生義字當頭,寧肯委屈了自己也不肯愧對別人。他並沒有愚忠思想,對宋徽宗趙佶也不大感冒,對宋江更是絕不盲目服從。

魯智深堅決反對招安,就是因為他知道北宋朝廷到了宋徽宗趙佶手裡,在蔡京高俅童貫等人的經營下,已經從頭頂心爛到了腳底板,成了冰山死樹。宋江願意靠冰山抱死樹,這種傻事魯智深堅決不幹。

朱仝雖然也有無原則的義氣,比如偷著放跑晁蓋、宋江、雷橫,顯示了他的情義,但是他對主公的忠誠,卻值得懷疑。滄州知府對朱仝有知遇之恩,還把自己的獨生子托付給朱仝照料。但是李逵殘殺了四歲的小衙內,朱仝並沒有不死不休地追殺李逵,晁蓋宋江幾句軟話,晁蓋就忘了滄州知府對自己的深情厚誼,也忘了小衙內的血海深仇——朱仝要想殺李逵,每天都有機會,可是比豫讓刺殺趙襄子容易千百倍。

嚴格意義上來說,晁蓋宋江都不是朱仝的主公,倒是這兩個人欠他天大的人情,即使朱仝殺了李逵,也不會被追究責任——梁山絕不會為了死李逵而放棄活朱仝。事實上李逵屬於半路投奔,無論是資歷、人品、武功、綜合能力,都遠遠不如朱仝,有晁蓋罩著,朱仝就是把李逵滅門,大家也只會哈哈一笑:「那黑廝,早就該死了!」

三、武松無原則的義氣,比有原則偽善更值得尊敬

說完花和尚魯智深和美髯公朱仝,咱們該來說說主角行者武松武二郎了,因為他是真正做到了士為知己者死,儘管他的「主公」可能不是什麼好鳥,但是他做起事來,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確實是頗有豫讓之風的。

武松殺伐果斷,這一點讀者諸君耳熟能詳,就不再贅述,咱們今天要說的是他容易被人忽略的另一面——對知遇之恩的無原則報答。

跟肉眼不識英雄的小旋風柴進相比,陽谷縣知縣可謂能識千里馬的伯樂,他不但如約兌現了一千貫賞錢,還鄭重其事地聘請武松擔任陽谷縣都頭:「喚押司立了文案,當日便參武松做了步兵都頭。」

陽谷縣令對武松禮遇有加,那麼他就是一個好人了了嗎?武松替他做的就是好事嗎?當然不是:「知縣自到任已來,卻得二年半多了;賺得好些金銀(貪官),欲待要使人送上東京去,與親眷處收貯使用,謀個升轉(買官)。」

武松久在江湖行走,當然知道知縣的金銀是咋來的,但是他還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務並圓滿完成。武松怒殺潘金蓮鬥殺西門慶之後,又是「縣官念武松是個義氣烈漢,又想他上京去了這一遭,一心要周全他」,親自給東平府府尹陳文昭(董平好像也在東平府)寫密信說情,從府尹縣令到負責杖責的衙役,對武松都十分照顧,所以後來武松即使充軍發配,也一直以「陽谷縣打虎英雄武都頭」自居。

配軍自稱「武都頭」,實際是為了紀念他在陽谷縣那段難忘的日子。從充軍發配開始,武松無原則的義氣表現得淋漓盡致: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娘殺人吃人無數,但是武松結識他們之後,一直視若兄嫂;金眼彪施恩實際就是快活林黑老大,但是武松也拿他當兄弟,還為他強出頭醉打蔣門神。

智伯被趙魏韓三家謀殺,豫讓只找趙襄子報仇,武松也不是完全濫殺無辜——張都監全府上下,可能就是門前的石頭獅子是乾淨的,所以武松毫不留情地殺光燒光。而在蜈蚣嶺,武松只殺了飛天蜈蚣王道人和幫兇小道童,卻送給了無辜的被擄婦女一大包金銀:「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生。快走!快走!」

筆者曾經說過:無原則的義氣,遠勝有原則的背叛。而在豫讓和武松身上,我們似乎也能看到無原則的忠誠。我們敬重岳飛,就不會在意他是否剿滅過洞庭湖楊;我們憎惡吳三桂,是因為他家世受明恩,最後卻以「為明報仇借兵八旗」為名,剃髮易服,還勒死了朱明最後一個皇帝。

豫讓之風,已經漸漸遠去,武松之名,也開始有人抹黑。可是設身處地想一想:那些嘴上說的正大光明的人,在艱難的抉擇面前,能做得比豫讓和武松更好嗎?筆者認為,越是把忠孝仁義掛在嘴上的人,越容易做宋江吳三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金庸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