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休《野居偶作》:表現了野居生活中體味的禪道與禪趣

貫休《野居偶作》:表現了野居生活中體味的禪道與禪趣

貫休《野居偶作》:表現了野居生活中體味的禪道與禪趣

古代典籍

貫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溪市)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僧。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咸知。嘗有句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貫休的《野居偶作》,一起來看看吧!

野居偶作

貫休〔唐代〕

高淡清虛即是家,何須須占好煙霞。

無心於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賒。

風觸好花文錦落,砌橫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還如此,誰羨前程未可涯。  

修道的方法有種種不同,入道的門徑亦有種種,然其終歸目的都是一個,即得道。而得道在於心與道打成一片,不知有何區別,《維摩詰經》所謂「心淨國土淨」,《壇經》所謂「直心是道場」。既如此,修心而使之高淡清虛便是,又何須一定在名山勝水中修。

詩人貫休以為,在在處處都可修心,他自己也一定是隨意地在一個野居之所居處下來,而寫成這首小詩。他的隨意,也就是無心,而無心即為得道。所謂無心,即將過去的種種知見全部丟掉,還以一個人的本來面貌,這才是得道的境界。有心追求道,也就有了道與人的區別,好比「你」有意地去結交人,別人會對「你」的目的產生懷疑因而疏遠「你」。無心於道才是道與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比如風本無心吹,花本無心落,但風吹花落卻織成了最美麗的圖畫;石階無心斜,溪水無心流,而階前流水聲奏出了最悅耳動聽的樂曲。這樣一種無心隨意的生活,便是最為理想的生活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值得追求呢。貫休該詩以說理及寫景相結合,表現了野居生活中體味的禪道與禪趣。

相關內容: 貫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