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所作的《灞橋待李將軍》,借用李廣的軼聞來表達內心情緒

長孫無忌所作的《灞橋待李將軍》,借用李廣的軼聞來表達內心情緒

長孫無忌所作的《灞橋待李將軍》,借用李廣的軼聞來表達內心情緒

古代典籍

長孫無忌,字輔機,是唐朝初期宰相、外戚,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議》,奠定唐朝兩百多年的律法根本。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長孫無忌所作的《灞橋待李將軍》吧。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裡面包含著兩個歷史典故,成為詩人寫作時候喜愛引用的掌故系列。這句話的前面還有兩句「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實際上這才是真正被詩人們大量引用的原因。

無數歷史資料記載著文人坎坷的命運,除了現實的不公,出現最多的理由只能是「時運」。現代人經過研究之後有一個認知:性格決定命運。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上帝」存在的話,那麼藏匿在每個人遺傳基因裡的家族性格,應該就是決定著我們能否成功與否的「上帝」。所以,對於現代人而言,想要自己或孩子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功,培養積極向上的性格分外顯得重要。

自身的才藝重要嗎?當然。沒有人能夠否認這一點。但是如果便因此而恃才驕縱,目中無人,不知收斂,那麼迎接自身的肯定是沉重地打擊,對於事業毫無幫助,甚至會一敗塗地。翻檢史料,我們就會發現一點,李廣自身才能相當出眾,武藝高超,戰鬥威猛,真正是一員虎將,可惜卻缺乏韜略,沒有風險意識。

人,最難認清楚的恰好是自己。李廣的悲劇有著時代的特徵性,但更多讓我們需要注意的,反而是其中包含著的對自我的檢討。我們無法要求和指定命運的安排(如果真的有神之一說的話),那麼剩下來的,就只有早點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早點認清自我,發現自我,正視自我,從而給自己安排好最適合自我發展的道路。

無法認清自我,有多大的危害?小可敗業,大能喪命。唐朝位於凌煙閣第一的長孫無忌,唐太宗的好友加姻親,唐高宗的親舅舅,就是過於自恃,所以遭到誣構,最終沒有落到一個好下場,被迫自縊而死。

《灞橋待李將軍》

[唐]長孫無忌

颯颯風葉下,

遙遙煙景曛。

霸陵無醉尉,

誰滯李將軍。

這是長孫無忌所寫的一首詩歌,吟誦的正是漢朝名將李廣。這首詩有借典故抒胸懷的意思在裡面。這種感歎,想來是應該不會出現在位高權重的長孫無忌身上的。所以根據當時的情景來看,這首詩所反映的情感不會十分得意,甚至帶著一些消極的。在詩作裡,他借用李廣的一件軼聞來表達內心裡出現的心思,當然,也許另外隱含著相關意思,這就比較巧妙了。下面,讓我們分析一番。

首先兩句「颯颯風葉下,遙遙煙景曛」,是詩人對周邊景色的細緻觀察。疾風勁吹,樹木搖晃,黃葉飄落,一片迷離蒼茫;佇立遠眺,夜幕降臨,雲霧繚繞,四周模糊昏黃。颯颯,象聲詞,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的聲音,如「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楚辭·九歌·山鬼》)。遙遙,形容距離遠,如「遙遙三湘,滔滔九江」(陶淵明《贈長沙公》);但此處也含有時間長的意思,如「晝遙遙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長」(江淹《青苔賦》)。

黃昏時分,最是容易使人觸景生情,起感慨於萬端,動情愫於莫名。在這般情景之下,詩人無端想起軼事一件,從而吟出「霸陵無醉尉,誰滯李將軍」。現在,霸陵已經沒有喝醉了酒的尉官存在,那麼又是誰在玩弄心機無故滯留著李將軍?這裡講述了李廣和霸陵尉之間的故事。

其中的是非對錯先丟在一邊不論,我們看一看詳細的記載。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家與故穎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閒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這裡面涉及到幾個方面:一,李廣違夜禁的事實;二,霸陵尉任上醉酒的事實;三,李廣復出斬霸陵尉的事實。由此可知,無論背後有沒有像他人所說的陰謀論,即霸陵尉是否受他人背後指使故意羞辱於李廣,至少李廣本身是違反規定的,授人以柄。後來的處理方式,也是有些欠妥的,很是值得商榷一二。即使再想報復,也不可如此明目張膽,這般下手自然難免給人以更多不好遐想和非分臆測。由此帶來的不良後果,肯定遠超李廣的預料之外。只不過,在當時沒有顯現罷了。

當然,每個人的性格早已注定了事件的結果。李廣的不能自律,帶來遭人羞辱;霸陵尉的醉酒阻攔,帶來被殺後果;李廣的意氣用事斬霸陵尉,凸現其胸懷格局的狹小,自然不是英明將領的作為。後來的一系列事件的發展,最終證明,在變幻莫測的命運安排之下,個人的大局觀念,對自我的正確認知,真的是非常重要。之後,李廣在執行戰務時候,最終因迷路而沒能立功封侯,反而自覺羞愧憤然自刎,成為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而存在於歷史相冊裡,使人歎惋。

「霸陵醉尉」,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成語,意思多用來形容人失去職權之後遭受小人侵辱。由於裡面牽扯到李廣,所以廣為流傳,也爭議不斷。在這個典故之中,「醉尉」成為一個帶有貶義的代名詞。然而,作為其中的兩個當事人,他們的命運卻都是屬於不幸的,下場也是同樣淒慘。

「死灰復燃」,也是一個成語,意思則講曾經失勢的人最後再次得勢。講的是與李廣同時代的西漢名臣韓安國,在他蒙冤入獄之後,遭到獄吏田甲侵辱。韓安國就說:「你不怕死灰復燃嗎?」田甲輕蔑地說:「一泡尿就澆滅了它。」後來韓安國復官,田甲嚇得棄官逃跑。韓安國故意威脅:「敢不回來就任,滅他宗族。」田甲趕緊謝罪。韓安國大方地笑著說:「現在你可以撒尿了。你不用擔心,像你們這樣的人不值得我懲治!」

仔細地思量一下,就會明白,如果李廣能夠像同時代的韓安國那樣處理所遇事情,命運是不是會走向另外一個方向呢?可見,性格決定命運,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再看看本詩作者長孫無忌的遭遇。長孫無忌本身和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來又結為姻親,是唐高宗的親舅舅。唐高宗能夠當上皇帝,完全靠得他扶持。其妹妹即長孫皇后,生前曾多次勸他早早離開朝廷,不要貪戀權勢,見好就收,免得給自家家族帶來災禍。然而,其人目光短淺,連自己妹妹的政治眼光都不如。不僅不聽勸說,而且變本加厲,絲毫不知收斂,好大喜功,明知外甥無能卻仍堅持讓唐太宗立其繼位。後來,唐高宗受媚惑於武則天,不顧長孫無忌等人反對,廢除王皇后而立武則天為後。長孫無忌因此得罪於武則天,遭到許敬宗的誣構,不僅家人受到牽連,自己更是在被貶責後,於流放地被逼自縊而死。

長孫無忌之死,毫不冤枉。唐太宗在世之時,很是清楚地對他言明:「公勸我立雉奴(唐高宗李治的乳名),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然而,長孫無忌卻固執己見,堅決反對。唐太宗問道:「公以恪非己之甥邪?」對於這一點,長孫無忌當然是不會承認的。

唐朝的衰落,事實上就起始於唐高宗的上位,而這一切都拜長孫無忌之賜。長孫無忌為了給懦弱的李治鋪路,無所不用其及,甚至使用卑鄙的手段,誣陷並殺害了吳王李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個無能的外甥即便當了皇帝又能怎樣,還不是成為傀儡遭人擺佈。

後來的發展趨勢,及其最終結局,完全證明了唐太宗的見解。可惜,毀於唐太宗的不堅持,也毀於長孫無忌的自私自利之手,從而讓武則天奪取李氏天下,敗壞掉唐朝的良好局面。歷史的潮流永遠向前奔騰,無論再偉大的人物最後遺留下來的,也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所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便是認清自己的真正價值,擺正屬於自己的真正位置。

相關內容: 長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