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麗人賦》:此賦為以美人為吟誦對像中的佼佼者

沈約《麗人賦》:此賦為以美人為吟誦對像中的佼佼者

沈約《麗人賦》:此賦為以美人為吟誦對像中的佼佼者

古代典籍

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顒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創作開闢了新境界。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沈約的《麗人賦》,一起來看看吧!

麗人賦

沈約〔南北朝〕

有客弱冠未仕,締交戚里,馳騖王室,遨遊許史。歸而稱曰:狹邪才女,銅街麗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價,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開蓮。陸離羽佩,雜錯花鈿。響羅衣而不進,隱明鐙而未前。中步簷而一息,順長廊而回歸。池翻荷而納影,風動竹而吹衣。薄暮延佇,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隱媚。垂羅曳錦,鳴瑤動翠。來脫薄妝,去留餘膩。沾粉委露,理鬢清渠。落花入領,微風動裾。

自宋玉的《高唐賦》、曹植的《洛神賦》之後,從兩晉到南北朝,出現了大量以美人為吟誦對象的作品,其中南朝沈約的《麗人賦》可謂其中佼佼者。《麗人賦》之所以不能與《高唐賦》、《洛神賦》比肩,是它塑造的麗人遠沒有巫山神女及洛川神女的影響大。但麗人也是很光彩的。《麗人賦》之麗人乃南北朝藝妓的典型形象。中國的妓樂,兩漢三國時期就很風行,但卻是在宮廷貴族之間,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便伸展到了官僚富豪。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妓樂之風的一個高峰。從《麗人賦》等詠妓詩可以看出南北朝時期的樂妓已具樂妓之典形風格。

先介紹麗人所在之處,含蓄地指出了麗人的身份。從「狹邪才女」到「雜錯花鈿」,先寫其容貌特點,後寫其華美的服飾。「狹邪才女,銅街麗人」兩句含有典故,前句出自古樂府《長安有狹斜行》,後世用「狹斜」街道指代娼妓居住之所;後句中的「銅街」指的是「銅駝街」,陸機《洛陽記》中有言:「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相對。」後世用來指代城市內的繁華街道。用這兩個典故,則隱晦地指出麗人本是娼妓的身份。

其後,沈約分別從靜態與動態兩個角度展開描寫。「亭亭似月,嬿婉如春」,麗人姿容如皎潔的明月,神態仿如充滿生機的春光,一靜一動,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把麗人的不同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麗人的容貌、神態已宛在眼前,作者又更進一步,通過香味、服裝、首飾等現實中的細節,寫麗人之美。

再從「響羅衣而不進」到「風動竹而吹衣」寫麗人的到來。由靜態轉入動態,由對人物外貌的正面描寫轉入對情景的描繪,以期在有畫面、有情節的場景中顯現人物特點。走路時羅衣摩擦的簌簌聲隱約傳來,忽明忽暗的燈光將人影投射到地上,但是卻並未看到人物登場。「響羅衣而不進,隱明燈而未前」兩句,並未直接點出具體人物,卻包含兩位主角:一個是著羅衣隱明燈的麗人,一個是焦急等待中的男子。

麗人終於出場,她「中步簷而一息,順長廊而回歸」,在細微的動作描寫中,麗人的躊躇、顧慮、矜持體現出來,而男子盼而不得的失落心情也隱約可察。

「池翻荷而納影,風動竹而吹衣」,在滿池荷花的映襯下,麗人窈窕的身影漸去漸遠,輕風吹過竹林, 麗人輕薄的羅衣飄逸飛揚。荷花、竹林兩個簡單意象,共同構建出清新雅致的意境,並襯托出了麗人的動人姿態。

從「薄暮延佇」到最後,寫了麗人夜半而來、天明而去的情景。麗人「薄暮延佇,宵分乃至」,出入時臉上含羞,面有媚態,錦衣飄飄,頭飾搖搖。文中正面描寫麗人的嫵媚動人,又像是在以一直未出場的男子的視角欣賞佳人。

「來脫薄妝,去留余膩」一句,隱含一夜歡愛的信息,寫出男子的留戀和回味。麗人離去時,「沾妝委露,理鬢清渠。落花人領,微風動裾」,這一幕情景美好而和諧,令人也不由得心生柔情蜜意。全文在意味悠長的情景中結束,引人遐思。

沈約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對麗人進行了多方面的細緻描繪,並且擺脫了楚辭以來文人慣用「香草美人」寄托身世的傳統,認為「美」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另外,文章文辭艷麗,對偶精工,顯現出南朝駢賦富、輕、艷的特點。

相關內容: 沈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