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結筆最妙,蘊藉而韻高,尤堪玩賞

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結筆最妙,蘊藉而韻高,尤堪玩賞

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結筆最妙,蘊藉而韻高,尤堪玩賞

古代典籍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江南西路撫州臨川縣(今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後世尊其為「北宋倚聲家初祖」;亦工詩善文,其文章又能「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晏殊的《踏莎行·碧海無波》,一起來看看吧!

踏莎行·碧海無波

晏殊〔宋代〕

碧海無波,瑤台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賦性「剛峻」(《五朝名臣言行錄》),處事謹慎,沒有流傳什麼風流艷事。他自奉儉約,但家中仍然蓄養歌妓,留客宴飲,常「以歌樂相佐」(《避暑錄話》)。他喜歡納什麼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會在男女愛情上產生多少離愁別恨,但他詞中寫離愁別恨的卻頗多。這可能和當時寫詞的風氣有關:酒筵歌席上信手揮寫,以付歌妓、藝人歌唱,內容不脫晚唐、五代以來的「艷科」傳統;也可能和文學創作的特點有關:它可以描寫人們的普遍感情,不限於作者的自我寫照。但晏殊寫的這類詞,也不像完全脫離自身生活的客觀描寫,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這樣的一首詞。

此詞寫別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無波,瑤台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楚辭·離騷》有瑤台這個詞,但可能從《穆天子傳》寫西王母所居的瑤池移借過來,指陸上仙境。說要往海上仙山,沒有波濤的險阻,要往瑤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來可以雙飛同去,但當時卻沒有這樣做;此時「思量」起來,感到「不合」,有些後悔。接著兩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是說放棄雙飛機會,讓「意中人」輕易離開,此時後悔莫及,可就是「山長水遠」,不知她投身何處了。「輕別」一事,是產生詞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癥結所在。一時的輕別,造成長期的思念,「山長」句就寫這種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詞中的「山長水闊知何處」,同一意境。

下片,「綺席凝塵,香閨掩霧」,寫「意中人」去後,塵凝霧掩,遺跡淒清,且非一日之故。「紅箋小字憑誰附」,音訊難通,和《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的「欲寄彩箋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樓目盡欲黃昏」,既然人已遠去,又音訊難通,那麼登高遙望,也就是一種癡望。詞中不直說什麼情深、念深,只通過這種行動來表現,顯得婉轉含蓄。最後接以「梧桐葉上蕭蕭雨」一句,直寫景物,實際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長。比較起來,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雖然妙極,還是失之顯露;而作者的《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詞中的「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另一首《踏莎行·小徑紅稀》的「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結筆的妙處正相同,都是以景結情。

這首詞寫離愁別恨,側重「輕別」,有其「個性」;它從內心的懊悔和近癡的行動來表現深情,婉轉含蓄,不脫晏殊詞的特點;而結筆為最妙,蘊藉而韻高,尤堪玩賞。

相關內容: 晏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