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誰寫的?張若虛憑此奠定詩壇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誰寫的?張若虛憑此奠定詩壇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誰寫的?張若虛憑此奠定詩壇地位!

古詩賞析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春江花月夜》的解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張若虛是初、盛唐之交的詩人,他和陳子昂一樣,同為武則天之後才登上詩壇而嶄露頭角的詩人,對唐詩的發展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歷史上關於他的記錄很少,只大概能推演出他活動的時期,卻連生卒年都不詳,《舊唐書·賀知章傳》中提到他,統共六個字,「若虛,兗州兵曹」,說他當過兗州兵曹,「兵曹」是「兵曹參軍」的簡稱,在唐代州府中掌管軍防、驛傳等事,是個小官。

《全唐詩》倒是多寫了20個字,依舊少得可憐:「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說他是「吳中四士」之一,至於其它的,便沒有詳實記錄了。

張若虛在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情況,他的詩僅存兩首,卻一直被後人不斷提起,甚至在說起唐朝詩人時,他總能悄咪咪地佔據一席之地,沒錯,就憑這兩首詩。其實,也可以說是一首。

「孤篇蓋全唐」,這是後人給他的《春江花月夜》的至高評價。就此一首,足夠他流芳百世,可見大眾對他這首詩的認同度是何其的高。

在唐朝,張若虛是低調的,雖和賀知章等人齊名,但看起來還是最不出彩的那位,可能也是吃了沒勤奮寫詩的虧,在唐代那個滿地高手的時代裡,張若虛確實不起眼。但換個角度想,他只憑借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脫穎而出,也說明了他的優秀。

然而,事實總是和現實有所偏差的,歷史上有許多滄海遺珠,都是後世才發現的。張若虛得到的讚譽,也不是唐代就開始有的,實際上,《春江花月夜》在唐代並不被看重,直到明代時,他這孤篇才爆發出驚人的運勢,開始成為了真正的絕世珍寶。

明代嘉靖年間,身為「後七子」領袖的李攀龍在編輯《古今詩刪》時,從浩如煙海的作品中發現了《春江花月夜》,李攀龍對它愛不釋手,將其收錄起來,之後,許多重要的唐詩選本也都記錄了這首詩。

從這點上,李攀龍可謂是張若虛的伯樂,《春江花月夜》因此迎來了轉折點,在不斷被人認識,被人嘉賞之後,它甚至有了「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評語。

張若虛在詩壇上的地位被空前地提高了,現在我們看「大家」的意思,好像很普通甚至有點俗氣,但在文學上,「大家」的地位相當高,和「名家」相對而言。歷史上能被稱為「大家」的,都是要有非常傑出才能和深遠影響的人物才行,只靠一篇詩而被尊為「大家」,這是空前絕後的。

以下為《春江花月夜》全詩: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想必一千多年前的江南書生張若虛也曾無數次站在長江邊上,看著一輪孤月懸在江面上,月光皎皎,攪起了他心中浩茫的心事。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長篇歌行,採用的是樂府舊題,這裡要說一下,初唐時期,南朝詩風的影響還很盛,因為唐太宗喜歡,所以華美的宮廷詩曾一時成為重點。

但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卻不能簡單地稱之為是宮體詩,張若虛賦予了它全新的內容,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了他獨特的玲瓏剔透的詩意境界。

李澤厚稱它:「儘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歎息,總是輕盈。」這首詩適合細讀,反覆讀,你能感受到詩中所描寫的那種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恬靜之景,「月」是詩中的重要角色,它像一條紐帶,貫穿全詩,作者的情感和所表現的意象也隨著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詩中不僅僅有女子纏綿悱惻的離別相思之情,還有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張若虛對宇宙人生的思索融入其中,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奇妙迷人的藝術世界。

《春江花月夜》給人的觀感也很強烈而明顯,它語言清麗,筆觸細膩,韻調流利婉轉,聞一多也表示了十分的讚賞,他稱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春江花月夜》和張若虛,這兩個詞是緊緊相連的,提起張若虛,你會想到《春江花月夜》,提到《春江花月夜》,你也會想起張若虛,好像《春江花月夜》成了張若虛的獨創。其實,《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長篇歌行,屬於樂府《清商辭曲·吳聲歌曲》舊題,它並不是張若虛自創的。

杜牧曾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裡的「後庭花」是陳後主陳叔寶所創製的清商曲——《玉樹後庭花》,它和《春江花月夜》屬同一類型曲調。

《玉樹後庭花》是亡國之音,也是歌樓酒館侑酒所唱,「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曲調魂銷,柔婉蕩人意志。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嚴格說起來,依舊要和宮體詩沾上關係,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已經是一首脫盡宮體的詩,張若虛以清麗的筆觸一掃六朝以來奢靡文風,也算是一種新的獨創。

較為難得的是張若虛在詩中所顯露出的,對於宇宙時空的觀念,「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張若虛心中對宇宙永恆的領悟,可看作是他突破平凡庸俗的藩籬,他冷靜莊嚴、深沉地進入到了一個靜穆、遼闊的世界,感生之短暫,羨物之無窮,見永恆之偉大。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那個我們無法在史書中瞭解到其人生的江南書生,不知他當時站在江水邊看著月亮時,感悟到了什麼,堅定了什麼,思念著什麼,讀再多遍的《春江花月夜》,我們都無法真正地與他感同身受。

但他的繞繞感絲,似乎也通過這首《春江花月夜》,微妙地傳達到了我們心中,他的那輪「孤月」,如今也浸潤著萬物,清清冷冷地向世人傳達著某種訊息。

相關內容: 張若虛若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