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囫圇吞棗”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囫圇吞棗”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囫圇吞棗”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大全

如何解釋成語「囫圇吞棗」?有什麼典故?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 囫圇吞棗

【拼音】: hu lun tūn zǎo

【解釋】: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語故事】:

出自宋·圓悟克勤《碧巖錄》

有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梨和棗子的藥性是「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他想了一會,就得意地說:「我明白了!以後吃梨時,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傷牙齒,亦不傷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還可以,吃棗卻難了,囫圇吞棗,怎麼受得了呢?」

<另一則>從前,有個醫生向病人介紹梨和棗的性能時說:生梨對牙齒有好處,但對脾有壞處。而紅棗正好相反,能健脾,卻傷牙齒。這時有個人說:我有一個好辦法,吃了這兩樣東西有益而無害。在吃梨的時候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則不嚼一口將其吞下去。這樣以來,既不傷牙,又不傷脾,能一舉兩得。

囫圇:整個兒。這個成語比喻學習時不深入理解,生吞活剝。也指對事物不加分析,含糊了事。

相關內容: 背後有什麼典故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