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唐僧徒弟之一,法號為悟能

豬八戒: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唐僧徒弟之一,法號為悟能

豬八戒: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唐僧徒弟之一,法號為悟能

西遊記

豬八戒是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登場的虛擬角色。又名豬剛鬣,法號悟能(觀音取),渾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豬八戒前世為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一直傾慕容貌過人的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裡的羿妻嫦娥)。

《西遊記》中各路神仙基本借鑒了正統道教神仙錄,由高老莊一集豬八戒提及可見,豬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帥即是水神天河憲節。因調戲霓裳仙子並且惹來糾察靈官後,又拱倒鬥牛宮被貶下凡塵,卻又錯投豬胎,後受觀音點化,成為唐僧的弟子,與孫悟空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淨壇使者。

人物形象分析

豬八戒的形象具有時代意義。在《西遊記》中,豬八戒不習慣更不喜歡長期在外奔波的苦行生活,他護僧取經是出於無奈的,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難,總是第一個打退堂鼓,要散伙,賣行李、嚷著回高老莊做女婿、種地過日子,這種回歸土地、眷念家園、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長期依附於土地的典型的農民意識和農民心理。可以說,豬八戒是一個來自鄉村的勞動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著土地而養成的頑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對立,表現著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願望。豬八戒身上貪財、貪色、自私自利,還表現著明代社會好色好貨思想的沉澱,反映了當時小生產者、小市民的意識特點,具有那個時代的思想特色。

因為,隨著明朝中葉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新生的市民階層繼宋、元之後進一步壯大,並開始在社會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於中國已經衰落的封建經濟仍然非常強大,整個社會仍然是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所以,明朝新興市民階層中仍然存在著進步與保守兩種因素。豬八戒的形象在明朝的市民階層中具有普遍性,是個「充滿人欲的藝術形象」,是中國傳統社會生活中的一個代表著農民階層並具有市民特徵的下層人民形象。

豬八戒率性而為,張揚個性,其自然天性源於他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一個普普通通、安守本分,一個並不情願、時時打退堂鼓地凡夫俗子;一個作為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可以輕鬆嘲笑並調侃的對象,一個來自於人民內部的、帶有芸芸眾生的人性優點及弱點的形象,因此,具有迎合大眾文化的當代意義。如民間中的一些歇後語:「豬八戒背媳婦—費力不討好」;「豬八戒耍耙子—就會一手」;「豬八戒掏耳朵—裡面有貨」當代也湧現出了幾部關於豬八戒的影視產品,如《春光燦爛豬八戒》,《福星高照豬八戒》等。豬八戒之所以在當代大眾文化圈裡得到這樣的歡迎,主要是與他的親和力有關,與當今人們的精神需要有關。所以,在當代社會,豬八戒的形象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在作品中,這個人物與具有獨特的思想意義和美學意義。他與孫悟空和唐僧各據三角形的一個角,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互相映襯,相得益彰。他與孫悟空都是用浪漫主義手法精心塑造出的非現實人物,正如謝肇浙所說,孫悟空是「意之神」,儘管他躁動不安,但總是在追求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其間難免走彎路,但只要加以引導制約,就能達到至高至純的人生境界。而豬八戒則是「意之馳」,表現了對現實的生活享受的嚮往,安於現狀,不求上進。

兩種心態,都不利於人生境界的提升。但與躁動的「心猿」相比,豬八戒身上常常體現出的消極情緒,更不利於人生境界的提升。因為前者畢竟是一種推動力,而後者則多是一種制動力。兩者都基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孫悟空更多地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如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氣概,這種宗教獻身主義精神是積極的,與傳統文化中的積極人生理想是一致的,給人以昂揚向上的力量,因此他是一個英雄主義的角色。但豬八戒則較多地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這是一個享樂主義的典型。

相關內容: 豬八戒唐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西遊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