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學生真的有三千人嗎?論孔子及學生在歷史中的地位變遷!

孔子的學生真的有三千人嗎?論孔子及學生在歷史中的地位變遷!

孔子的學生真的有三千人嗎?論孔子及學生在歷史中的地位變遷!

孔子

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孔子和其弟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孔子弟子有很多,據宋儒吹噓的有三千多人,實際上按照漢儒的統計只有77人。也就在這77人中,有名有姓,有年齡的只有35人。其他的42人的事跡,在司馬遷的年代就已經說不清楚了。

根據李零先生的統計,在《論語》中出現過的弟子有29人,全都包括在司馬遷統計的35人中了。按出現評率(重要性)來說,只有13人。後世所謂的「道統」,得從13人說起。

《論語》中曾經系統評價了孔子弟子,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個科目來劃分,後來大搞復辟的王莽就是按這個標準選拔人才的。後人總結為:「四科十哲」。

德行科是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科是宰我、子貢。政事科是冉有、季路。文學科是子由、子夏。這10個人,是孔子弟子中出類拔萃的代表。唐代定孔子祭祀禮儀的時候,這以「十哲」配享。

「道統」是個很荒謬的東西,漢人不祭祀這個,晉人不祭祀這個,唐人也不祭祀這個,但是宋代之後就成了絕對權威了。維護「道統」的人,認為中華文明是一脈相傳的,而且這一脈就是儒家的傳承脈絡,即:堯舜→湯→文王→孔子→孟子→朱熹。

但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胡扯。中間隔著千百年,怎麼傳?還一脈相傳?我們可以從儒家教主孔子說起,孔子最崇拜的其實不是周文王,而是周公旦。在政治主張上雖然言必稱堯舜,但是他主張的是回到周公時代,而不是回到堯舜時代。

「道統」的本質是「君主專制」的意識形態,是獨尊儒術的學術權威,歷史對他們來說是不重要的,如何能讓讀書人全部跪下來再說重要的。孔子死後,所謂的「十哲」事跡已經不多了,還有歷史活動的是「七大弟子」。這裡面只有宰我、子貢、子夏、子游四個人是屬於「十哲」體系的。

我們可以認為「十哲」是孔子生前的十大得意弟子,而「七大弟子」是孔子死後影響力最大的七個人。以上四人外加有若、曾子、顓孫師。這些人之中,除了曾子有點書被後人整編到《禮記》裡面了,其他人都沒有著作。後世曾子名聲地位躍居這些人之上,就是佔了「著作傳世」這一條。宋儒為了突出曾子,孔門其他七十七子都不講,漢唐推崇的「十哲」也隻字不提。

孔子去世後,曾子的地位不如有若。有若長相像孔子,性格又老實巴交的。在子貢和宰我的支持下,想要推崇有若為儒家學派的接班人,年紀與有若相仿的卜商、言偃、顓孫師各有一幫學生,彼此之間互相不服氣,但是都對有若畢恭畢敬。唯獨曾子不服氣,這時候他成了非主流。

孔門十哲,再加上有若、曾子、顓孫師,後人稱之為「孔門十三賢」。從漢代到清代,但凡祭祀孔子,配享的人就是從這十三人之中來回挑選的。滿清逐鹿中原後,顏回從賢人上升為聖人,尊為復聖。曾參從非主流被拉到了主流,尊為宗聖。孔子的孫子子思是述聖,在歷史長河中一致籍籍無名的孟子莫名其妙成了亞聖。在祭祀禮儀中形成了「四配」。

孔子是一等一的聖人,四配是二等聖人,下來「十哲」中人數不夠了,顏回升級了,於是把有若、顓孫師和朱熹補了進來,形成「十二哲」的新禮儀。

其實「亞聖」這個封號在唐代開元年間是屬於顏回的,當時「十哲」不夠了,把曾子補了進來。宋代曾子地位進一步提升,原先顏回侍立的二人塑像旁邊增加了曾子,從此孔子有了「左膀右臂」,構成三人行的局面。曾子位置空缺,又把孔子的孫子子思補了進來。

元代蒙古人來了之後,孔子地位進一步提升,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顏回被封為復聖公,曾參被封為宗聖公、子思被封為述聖公、孟子用了顏回曾經的封號為亞聖公。這四位二等聖人,祭祀地位在十哲之上。康熙來了之後,把朱熹提升為第十一哲,乾隆來了之後把有若提升為第十二哲。

子思、孟子、朱熹,根本不是孔子的學生。孔子去世的時候,子思才5歲,能認識幾個字?孟子差得更遠了,隔著一百多年的時間,朱熹更扯淡,隔著一千六百年。就這樣,從孔顏之道變成了孔孟之道,從孔孟之道變成了孔朱之道。凡是打著「道統」旗號的地方,他們能教的就是怎樣下跪?怎樣磕頭?孔子、孟子甚至是後人罵慘了的朱熹都沒這麼幹過。

聖人君子,本意提出來是供人學習的「榜樣」,到了這些不懂文化少數民族的統治者手裡,完完全全成了「頂禮膜拜」的對象。讀書人只管磕頭就是了,不該問的別問,說錯一個字,觸動了他們敏感而又缺乏自信心的是神經,動輒就是滿門抄斬的文字獄,可笑的是大清亡了多少年了?現在居然還有人打著「道統」的旗號,逼著讀經班的娃娃向掛畫磕頭。

相關內容: 學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孔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