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月餅真的是起源於朱元璋要推翻元朝嗎?

中秋節吃月餅真的是起源於朱元璋要推翻元朝嗎?

中秋節吃月餅真的是起源於朱元璋要推翻元朝嗎?

節日大全

快到中秋節了,咱們來聊個關於中秋的話題——月餅。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非常古老、傳統、著名的節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每逢節日這天,便有拜月、賞月、祭月、吃月餅等濃郁的習俗。每當此時,閤家團聚,賞月聊天,其樂融融。

在我們中國,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漢代有了「中秋節」,不過不是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倣傚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一輪又亮又圓的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而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

一直到了李唐王朝,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所重視了,中秋節才成為比較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即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後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關於中秋節的來由傳說,其說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通常認為,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姮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己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遊玩兒;游到興處,二人逕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朝廷還在中秋節給假3日。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還有人提出,中秋節興起吃月餅,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統治,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暴政,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烙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便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朱元璋終於成了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勝利的節日,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實際上,據史籍記載,在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並將農曆每季中的每個月的十五日,分別稱為「孟」、「仲」、「季」。八月十五日居於秋季的正中,故稱為「仲秋」或「中秋」節。

古代,由於長期戰火綿綿不息,造成了國破民窮、妻離子散。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常常以月寄情,望月思鄉,懷念親人。古時候,由於人們對宇宙間的自然科學缺乏瞭解,便將「月缺月圓」作為「悲歡離合」的象徵,由此幻想到月宮裡,一定有什麼神仙菩薩,祭拜他們可以保佑自己。所以在民間逐漸形成了祭月、拜月的儀式和賞月吃團圓月餅的風俗習慣了。

中秋吃月餅,最先見於北宋文豪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未見有月餅。月餅作為一種食品的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始見於南宋的《武林舊事》。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更多了。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講究。鹹、甜、葷、素各俱異味;光面、花邊,各有特色。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述。足見古代月餅從內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齊放了。

相關內容: 中秋節朱元璋朱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節日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