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端午一詞起源於唐玄宗的生日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一詞起源於唐玄宗的生日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一詞起源於唐玄宗的生日

節日大全

一年一度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女兒節、浴蘭節、詩人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歷史上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種之說,最為傳統也最為盛行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代楚國大詩人屈原。這種說法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

屈原本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郢都。當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後立即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一個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楚國有名的賢臣屈大夫時,便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粽子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唐代詩人文秀為此曾寫《端午》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其實,「端午」一詞最早卻起源於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原來「端午」的意思是每個月的第一個五日。晉朝《風土記》中就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這明確指出「端」取開端和初始之意。而「午」不僅與「五」同音,古代兩字相通,「端午」又稱「端五」;而且,在古人用十二地支對應月份的排列中,「午」正是五月,因此「端午」便具備了專指「五月初五」的含義。當然,這只不過是民間的說法。而「端午」的最終定名是在唐朝。這就是因為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也就是八月的第一五日。為了避諱,當時經大臣宋璟提議,把「端五」正式定名為「端午」,並延續至今。

唐玄宗的生日是農曆八月初五,當時朝廷討論將其生日設為「千秋節」。唐朝宰相張說《上大衍歷序》中就曾說:「謹以開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由此可知,將端午正是定名之時是唐朝開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關於此事《舊唐書》中說:「開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宴百寮於花萼樓下,百寮表請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唐會典》對此事也有明確記載:「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右丞相薛曜、左丞相張說等上奏,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佈於天下」,並規定每逢此日,朝野同歡,「天下諸州鹹令宴樂,休假三日」。於是,第二年,即開元十七年八月端午,朝臣放假三天,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皇宮的花萼樓前舉行盛大的宴會和樂舞表演,慶祝第一個「千秋節」。公元742年,唐玄宗採納大臣們的建議,將年號「開元」改為「天寶」,為與「千秋節」相應,又於天寶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郵三縣地置千秋縣」。千秋縣就是今日的安徽省天長市。

然而,唐玄宗的八月端午的生日大慶早已化作千年塵埃,而只有屈原投江殉國之日的五月端午成為普天之下的老百姓的傳統節日。那麼,中國的老百姓為什麼寧願相信端午節是為了紀念那個投江殉國的楚國詩人,為什麼相信龍舟競渡是為了爭取時間搶救這位賢明之臣?為什麼相信包粽子、向水中拋擲粽子是為了不讓水怪吃掉屈原呢?

眾所周知,屈原不僅是先秦時代最有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他的《離騷》、《九歌》等代表作品成為在中國文壇上千古流傳的不朽詩篇。屈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畢生致力於自己國家的強大,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正是支持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柱石。

屈原是偉大的屈原,屈原的情操是偉大的情操!屈原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熱愛祖國,關心人民。他看到國破家亡,人民生靈塗炭,自己追求的理想破滅而寧死不屈。因此,中國的老百姓在端午節要紀念屈原,也正是為了弘揚屈原的這種愛國主義偉大情操。

當然,中國的老百姓紀念屈原,其實並不是在紀念屈原的投江自殺,而是他的那種在國家和民族處於最危險的時刻奮起抗爭的民族氣節,他的那種「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寧死不屈的清白精神。這無疑正是千百年來,中國的老百姓為什麼要把端午節作為屈原紀念日的真正原因。

相關內容: 端午節生日唐玄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節日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